胜像宝塔
胜像宝塔,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的蛇山山顶,是一座覆钵式佛塔,也是武汉市现存的唯一一座覆钵式佛塔。该塔始建于元至正三年(1343年),原位于蛇山一侧的黄鹄矶,1955年迁至蛇山山顶。2013年,胜像宝塔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胜像宝塔 |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 |
所在 | 湖北省武汉市 |
分类 | 古建筑 |
时代 | 元 |
编号 | 7-1214-3-512 |
登录 | 2013年 |
历史
胜像宝塔又名宝像塔、孔明灯[lower-alpha 1],是武汉市现存的唯一一座元代覆钵式佛塔[2]。始建于元至正三年(1343年),是用来供奉舍利和佛教法物的大菩提佛塔[3]。明清两代,胜像宝塔和黄鹤楼并立于蛇山一侧的黄鹄矶上。清光绪十年(1884年),黄鹤楼遭焚毁,而胜像宝塔尚存。在塔的原址南侧原有一座写有“胜像宝塔”四字的石制坊门,后被毁[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5年,武汉市兴建长江大桥,该塔被迁移蛇山北部的山顶上,并予以重修。在迁移过程中,施工人员发现了石坊门的柱础。1981年重建黄鹤楼之后,胜像宝塔和黄鹤楼再次形成明清时期的格局。1956年,胜像宝塔被列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1]:41。2013年,胜像宝塔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
结构
胜像宝塔为一座覆钵式塔[6],塔高9.36米,底座直径5.86米,用白石砌成。由下至上可分为:一层圆形台基;三层塔基座,通高3.08米,每层均有12个折角,底部一层刻有云神、水兽等花纹,中间一层为“五方标帜”,最上一层为大书梵文;一层覆莲瓶座,高0.32米;覆钵式塔身,高1.92米;小基座;十三天,也称“八山”,高0.89米,四周雕刻有各种莲花和植物类的花纹;伞盖,高0.39米;宝瓶,高1.03米;宝珠。塔内有塔心室,中部为塔心柱。塔周围围有石栏。[1]:41[7]:151[8]
出土文物
在1955年的迁移过程中,施工人员在塔内部靠近塔心柱洞处发现了一根横置的石幢,以及一个铜宝瓶[9]。石幢包括圆座、八角形的幢身和刻有莲花型纹样的幢顶三部分,发现时三部分分离[8]。宝瓶瓶盖被焊死,摇动时可听到内容物沙沙作响。瓶底内凹,刻有双勾字两行,文为“洪武二十七年岁在甲戌九月乙卯谨志”。瓶身则刻有“如来宝塔,奉安舍利,国泰民安,永承佛庇”字样。石经幢和宝瓶放入塔中的时间不得而知[1]:41。此外,塔心室中还清理出2枚顺治通宝,2颗牙齿,以及其他物品的碎片[8]。
备注
- 这种称呼是当地人将诸葛亮的传说移植到该塔身上的缘故[1]:41。
参考资料
- 武汉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0-02-01: 245. ISBN 7-307-00692-8.
- . 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015-08-04 [2018-01-23] (中文(中国大陆)).
- 彭卿云主编;丁希红等编写. .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7.12: 700. ISBN 7-5326-0407-1.
- 胡嘉猷,杜建国主编. .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10.09: 198. ISBN 978-7-5351-6062-1.
- . 荆楚网-湖北日报(武汉). 2013-05-06 [2018-0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2) (中文(中国大陆)).
- 姚伟钧,李明晨著. . 武汉:武汉出版社. 2013.03: 101. ISBN 978-7-5430-7467-5.
- 张驭寰,罗哲文.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8-05-01: 217. ISBN 7-03-000104-4.
- 蓝蔚. . 文物参考资料. 1955-10: 73–79.
- 皮明庥主编. . 武汉:武汉出版社. 2006.06: 288. ISBN 978-7-5430-3296-5.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胜像宝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