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芳和實驗中學

臺北市芳和實驗中學[註 1],簡稱芳和實中,是位於台灣台北市大安區芳和里的公立實驗教育中學,校地位於臥龍街、辛亥路三段、辛亥路三段157巷之間,西北側與臺北市立和平高級中學相鄰。

臺北市芳和實驗中學
Taipei City Fanghe Experimental High School
地址臺灣地區臺北市大安區芳和里臥龍街170號
经纬度25°01′07.1″N 121°33′00.9″E
106
原名臺北市立芳和國民中學
臺北市立芳和實驗國民中學
臺北市芳和實驗國民中學
昵称芳和實中
类型公立實驗教育學校[1]
创办日期1976年成立國民中學
2018年改制為實驗國民中學
2021年增設高中部並改制為實驗中學
学区臺北市大安區信義區
(大學區:全臺北市)
教育部學校代碼333504
校長黃琬茹
教師人數59[2]
职员人数22[2]
年级國中部三學年
高中部三學年
学生人数國中部174人[2]
高中部92人[3]
國中部12班(含1特殊班、1學習資源班)
高中部9班
校园面积17,400平方公尺
校訓芳馨和美,精緻卓越
電話號碼+886-2-2732-1961
传真號碼+886-2-2733-9859
学校网址www.fhehs.tp.edu.tw

學校設有國中部和高中部,教學以「探索式學習學校[註 2]為學習主軸,採三學期制。[4]

除實驗教育外,由於同時也是台北市國民中學身心障礙學生安置學校,因此在國中部也設有特殊教育專班,臺北市政府教育局負責國中階段特殊教育事務的「東區特教資源中心」也設於校內。[5]

校史

芳和實中現在使用之校舍最初原為民族國中所使用[註 3]。民族國中於1976年7月遷至羅斯福路後,台北市政府教育局利用此校舍於同年8月新成立「臺北市立芳和國民中學」[6][7]

1994年,與芳和國中只有一牆之隔的和平國中改制為完全中學和平高中,芳和國中原本每年級均有10班左右的規模也開始縮減。2004年大安區內增設龍門國中,加上少子化的影響,芳和國中每年級班級數至2011年後僅剩餘5班以下。[8]

同時自2000年代起台北市政府推行小型學校之整併,芳和國中因此在2015年一度被列入廢校或是與和平高中國中部整併的評估名單。[9]

2016年起由校內教師發起將芳和國中依據《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轉型為實驗教育學校的計畫,成功的在2018年8月轉型為實驗國民中學,更名為「臺北市立芳和實驗國民中學」,也是台北市第一所公辦的實驗教育國民中學;2020年再依據《臺北市立國民中學組織規程》之修正,更名為「臺北市芳和實驗國民中學」。[10][11]

在成為實驗國中後,芳和國中改採三學期制,首年招收96名實驗教育學生,第二年起調整為80名;由於同時採用大學區制,除學區內學生外,設籍於台北市的應屆學生皆可登記申請入學。在登記踴躍之下,2018年後每年皆須以抽籤方式來決定錄取學生。[12][13]

2020年為配合台北市政府教育局的實驗教育政策,芳和國中開始籌設高中。2021年8月,芳和國中轉型為同時具有高中部和國中部的實驗教育中學並更名為「臺北市芳和實驗中學」,成為台北市第一所公立的實驗教育完全中學;同時由於《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的限制,自2021年起,每年國中部及高中部各招收50名學生,國中部仍採學區入學並配合抽籤方式,高中部採書面審查及面試、並保留半數名額供國中部直升。[14][15][16]

歷任校長

任別上任日期姓名上任前職務卸任後職務備註
臺北市立芳和國民中學籌備處主任
1976年7月林忠廉臺北市立民族國民中學校長兼任
臺北市立芳和國民中學校長
11976年8月1日鍾明樟臺北市立新興國民中學訓導主任臺北市立中正國民中學籌備處主任後於松山高中校長任內退休
21979年8月1日杜惠平臺北市立實踐國民中學校長
31985年8月1日曾馨芳臺北市立格致國民中學校長臺北市立三民國民中學校長於三民國中校長任內退休
41989年8月1日陳秀蓉臺北市立大同國民中學輔導室主任臺北市立麗山國民中學校長後於臺北啟聰學校校長任內退休
51994年2月1日蘇明宗臺北市立景興國民中學校長
61997年8月12日戴麗緞臺北市立芳和國民中學教務主任臺北市立信義國民中學校長後於敦化國中校長任內退休
72002年8月1日楊淑萍臺北市立敦化國民中學教務主任臺北市立中正國民中學校長於中正國中校長任內退休
82008年8月1日陳採卿臺北市立龍山國民中學訓導主任臺北市立龍門國民中學校長於龍門國中校長任內退休
92012年8月1日莊乾淇臺北市立瑠公國民中學校長退休
102016年8月1日黃琬茹臺北市立螢橋國民中學輔導主任學校於任內改制為實驗國民中學
臺北市芳和實驗國民中學校長
102018年8月1日黃琬茹學校於任內增設高中部改制為實驗中學
臺北市芳和實驗中學校長
102021年8月1日黃琬茹現任
參考資料:[17]

臥龍學園

芳和實中之校地與和平高中大安國小於臥龍街上相鄰,三校為強化合作以相互共享資源,於2008年共同成立「臥龍學園」之學校聯盟,並以臥龍街上的常生植物台灣欒樹為聯盟代表[18]

臥龍學園聯合校慶
屆別學年度舉辦日期封街主題
19711月15日臥龍欒樹節 ● 學園嘉年華[19]
29811月14日臥龍學園慶 ● 社區一家親
39911月13日臥龍迎花博 ● 學園展風華[20]
410011月12日全民喜迎百年國慶 ● 臥龍歡展千樣風華
510111月10日臥龍鐸聲遠 ● 學園美名揚[21]
610211月9日臥龍學習共同體 ● 和平芳和大安泰[22]
710311月8日臥龍學園創新境 ● 教育翻轉登高峰[23]
810411月14日臥龍深耕特色展 ● 學園願景人文豐[24]
910511月12日臥龍實驗創客行 ● 學園教育樂芬芳[25]
1010611月11日實驗芳和展新象 ● 未來和平慶大安[26]

備註

  1. 依據《臺北市立國民中學組織規程》第二條:實驗學校之校名為臺北市某某實驗國民中學。於台北市政府2021年5月24日之《府授教中字第1103049209號函》中亦確認改制為完全中學後之名稱為「臺北市芳和實驗中學」。
  2. 中文也會被翻譯為「遠征式學習」。
  3. 民族國中於1968年建校之初即選定以位於公館的現址為校地,但由於當時該地仍為蠶業試驗改良場所使用,校地徵收作業延宕,故1968年台北市政府先在位於臥龍街與瑠公圳第一幹線交會處興建臨時校舍供民族國中使用。

參考資料

  1. (PDF).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2021-03-0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12-29).
  2. (PDF). 臺北市芳和實驗中學. 2023-07-25 [2023-08-1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8-16).
  3. (PDF). 臺北市芳和實驗中學. 2023-07-25 [2023-08-1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8-16).
  4. 蔡永彬. . 蘋果新聞網. 2018-08-13 [2021-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6).
  5. . 臺北市東區特教資源中心. [2021-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0).
  6. . 臺北市立民族國民中學. 2017-02-24: 3.
  7. . 臺北市立芳和實驗國民中學. 2019-01-30: 2.
  8. 張益勤. . 親子天下. 2017-01-22 [2021-02-27].
  9. . 臺北市議會公報. 2015-05-01, 99 (9): 3913 [2021-02-26].
  10. . 親子天下. 2017-12-19 [2021-02-26].
  11. 程金蘭. . 愛傳媒. 2020-04-30 [2021-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1).
  12. 許家齊. . 親子天下. 2018-03-01 [2021-02-27].
  13. 魏莨伊. . 聯合報. 2018-03-07 [2021-02-27].
  14. 蔡亞樺. . 自由時報. 2020-04-11 [2021-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3).
  15. 潘才鉉. . 聯合報. 2018-03-09 [2021-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1).
  16. 蔡亞樺. .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21-02-19 [2021-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5).
  17. . 臺北市芳和實驗國民中學. [2021-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01).
  18. 彭美蘭、陳怡任. . 慈濟全球社區網. 2019-11-09 [2021-02-27].
  19. 閻光濤. . 中央網路報. 2018-11-17.
  20. .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2021-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3).
  21. . 臺北市大安國民小學. 2012-11-06 [2021-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6).
  22. . 臺北市大安國民小學. 2012-11-07 [2021-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6).
  23. . 臺北市大安國民小學. 2014-10-30 [2021-02-27].
  24. .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2015-11-09.
  25. .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2016-11-04 [2021-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1).
  26. .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2017-11-06 [2021-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1).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