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港特定區

臺北港特定區位於台北港週邊八里林口一帶約1138公頃土地,為新北市為配合台北港開港所規劃之都市更新計畫,特定區內預定為物流、運輸、倉儲、會議中心等使用,「台北港特定區」正由內政部區域委員會審理,將台北港提升為國際商港[1]

緣由

依行政院核定之「臺北港整體規劃及未來發展計畫」,第一期計畫係為配合東砂西運之砂石港,第二期計畫則將發展為遠洋貨櫃基地及集散中心之國際商港,遠期則規劃為離岸物流區、親水公園及遊艇港,並成為貨物吞吐集散中心。為因應發展及影響衝擊,提高周邊土地利用價值,增加港埠競爭力、促進地方繁榮,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於88年第957次會議決定:「同意規劃商港區域及毗鄰土地擬定特定區計畫」本計畫遂進行港區及毗鄰土地之整體規劃。 其後由台北縣政府委託營建署市鄉規劃局辦理新訂「臺北港特定區計畫」申請,其申請程序業於94年8月獲內政部同意,並據以辦理都市計畫規劃。

範疇

地理範圍:東以觀音山山麓60M等高線為界,南以觀音山山麓60M及林口都市計畫北側區界為界,港區範圍限為西界與北界。 計畫年期:以民國110年為計畫年期 計畫人口:32,000人(含八里都市計畫現行計畫人口22,700人)

特色

國際港灣城市發展趨勢從單一運輸機能,調整為結合遊憩、運輸、娛樂等複合性機能,亦呼應所謂生態都市多元、有機的都市規劃思潮。因此,未來本計畫以複合機能之港灣城市為發展目標,預計引入產業、遊憩及文化機能。 產業機能:本計畫未來產業發展利基包括運輸物流、企業總部、會展產業等;以目前臺北港營運規模而言,可直接帶動周邊相關產業成長,亦為提供就業機會之基礎。 遊憩機能:未來藉由臺北港三期遊艇碼頭規劃,將可發展具特色之海洋觀光,強化計畫區內遊憩設施之不可取代性,於臺北都會區將極具競爭力。 文化機能:文化機能的重視為城市規劃之重要趨勢,亦為融合產業機能與遊憩機能的媒介,計畫區內具文化遺產及現有特色產業文化等,為發展文化機能之基礎。

註釋

  1. http://publish.tpc.gov.tw/planning/org/96mw12.pdf%5B%5D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