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龍
舞龍起源於中國的傳統舞蹈。舞龍和舞獅,是古時一年中的大型節慶節目之一。隨着華人移民到世界各地,現在的舞龍文化,已經遍及中國大陸、台灣、香港、東南亞,以至歐美、澳洲、紐西蘭各個華人集中的地區,成為中華文化的一個標誌。
龙舞 | |
---|---|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
分类 | 传统舞蹈 |
序号 | 107 |
编号项目 | III-4 |
登录 | 2006年 |

龍頭

夜間舞龍
風格
南龍

舞龍陣

西雅圖的新年舞龍
南龍,顧名思義,在江南一帶發展出來的舞龍形式。
南龍的龍身比較重,龍頭在整條龍最重的部份。南龍的風格在有氣勢。因為它的重量關係,所以動作上說,沒有像北龍般注重花巧,而在注重體力上。
引南龍的在一顆龍珠一個人,而加上龍身,通常就要有十個人左右,龍身大約長九米。由於南龍不追求靈活,所以,龍身可以在二十米、百米,甚至有千米長龍。龍頭大而細,亦因應龍身長短而改變。
在製作上,南龍比較傳統,龍頭用竹紙紮。傳統的龍身花紋是用布縫上去,而比賽龍的龍身花紋,為求輕巧,也是在布上畫出來的。現在大部份都在採用畫上去的方法,甚至在電腦配合縫出來。
南龍的動作:盤圈、S彎、龍頭越過龍身、雙龍搶珠等等。
参考文献
- . 人民网. 2022-06-13 [2022-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5) (中文(中国大陆)).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