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絲特·杜芙若

艾絲特·杜芙若法語:法语:[dyflo]1972年10月25日),法裔美國經濟學家阿卜杜勒·拉蒂夫·賈米爾貧困行動實驗室(J-PAL)聯合創始人,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之一,現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擔任發展經濟學教授。杜芙若是國家經濟研究局副研究員[5],服務於經濟分析董事會,是經濟和政策研究的發展經濟學主管[6]

埃丝特·杜芙若诺贝尔奖得主
Esther Duflo
出生 (1972-10-25) 1972年10月25日
法國巴黎
国籍 法國
 美國
配偶阿比吉特·班纳吉2015年结婚)
研究机构麻省理工學院
研究领域社會經濟學
發展經濟學
母校麻省理工學院
巴黎高等師範學院
社会科学高等学院
巴黎經濟學院
博士導師阿比吉特·班纳吉[1]
約書亞·安格里斯特[1]
博士生迪恩·卡蘭[2]
受影响于阿馬蒂亞·庫馬爾·森[3]
阿比吉特·班纳吉
麥可·克雷默
影响于巴拉克·奧巴馬[4]
奖项約翰·貝茨·克拉克獎(2010)
丹·大衛獎(2013)
阿斯圖里亞斯親王獎(2015)
諾貝爾經濟學獎(2019)

生平

杜芙若生於巴黎的一個基督新教家庭,父亲是數學家,母亲是一名儿科医生。[7]她就讀亨利四世中學時專修文科,後考入巴黎高等師範學校主修歷史;但與時任教於巴黎高等師範學校湯瑪斯·皮克提深談後,決定轉攻應用經濟學。[8]1994年獲得巴黎高等師範學校歷史學碩士,論文寫的是蘇聯五年計劃;1995年獲得社會科學高等學院經濟學碩士(DEA),同年入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研究所,1999年於印度裔教授阿比吉特·班纳吉的指導下完成博士論文(2015年兩人結婚)。2004年獲得普林斯頓大學經濟系終身職;2010年獲約翰·貝茨·克拉克獎。2019年以因「在減輕全球貧困方面的實驗性做法」,而與丈夫阿比吉特·班纳吉麥可·克雷默一起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她是該獎繼埃莉諾·奧斯特羅姆後第二位女性得主,也是至今最年輕的得主(47歲)。

參考資料

  1. Duflo, Esther (1999), Essays in empirical development economic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Ph.D. dissertation,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 Karlan, Dean S. (2002), Social capital and microfinanc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Ph.D. dissertation,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3. . [2014-1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3).
  4. . 2013-06-01 [2014-05-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08).
  5. BREAD Board of Directors 存檔,存档日期2013-03-08.
  6. Program Directors in each Program of CEPR 存檔,存档日期2013-03-11.
  7. Marie-Laure Delorme, « Intellectuelle de terrain », Journal du dimanche, 23 janvier 2010
  8. . [2015-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9).

9.贫困的细节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