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與科學法
《芯片与科学法》(英語:),或称晶片法案[1],是第117届美国国会颁布的一项联邦法规,由乔·拜登总统于2022年8月9日签署成为法律。该法提供了数百亿美元的新资金,以促进美国半导体的研究和制造。[2]
![]() | |
全名 | 为立法分支等就2022年9月30日结束之财年拨款法案 |
---|---|
俗称 | 芯片+ |
立法机构 | 第117屆美国国会 |
生效日期 | 2022年8月9日 |
引用文献 | |
公法 | 美國聯邦公法第117–167號 |
立法歷程 | |
此法案將投入520多亿美元用于半导体研究,主要目的是对抗中国。2022年7月27日,该法案在参议院以64票对33票获得通过。[3]7月28日,2800亿美元的法案在众议院以243票对187票对1票获得通过。[4][5]
名称
该法案全称为为立法分支等就2022年9月30日结束之财年拨款法案(An Act Making appropriations for Legislative Branch for the fiscal year ending September 30, 2022, and for other purposes.)。
该法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称为芯片法(英語:),在财政部设立的基金称为为美国生产半导体创造有益激励基金(英語:)。
第二部称为研究与发展,竞争及创新法案(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mpetition, and Innovation Act)。
第三部称为2022年最高法院安全资金法案(Supreme Court Security Funding Act of 2022)。
立法历程
该法案最初只是2021年7月众议院拨款委员会议员提出的针对立法部门等的普通拨款案。[6][7]
2021年7月该法案在众议院被通过后,2022年6月参议院拨款委员会递交参议院表决,参议院一致通过了一项修正案,即最终成型的法案的第三部的雏形。[8]众议院对该修正案又加以修正案,并发往参议院。[7]
7月底,参议院对众议院对参议院修正案之修正案进一步加以修正案,这一修正案引入了本法案核心,即最终成型法案的涉及芯片等高端技术的第一部与第二部雏形。[9]最终,众议院通过了参议院对众议院对参议院修正案之修正案之修正案,这代表两院通过了同一文本。该法案于8月递交总统签署并成为正式法案。[7]
背景和规定
1990年,美国芯片制造产量占全球份额為37%。截至2022年下降至12%,此時东亚地区的芯片生产全球占比达73%,其中台湾為22%,韩国21%,日本和中国大陆均为15%。美国同時不具备10纳米以下芯片的生产能力。[10]
该法案是在全球半导体短缺的背景下审议的,旨在向在美国运营的芯片制造商提供补贴和税收抵免。美國商务部有权根据公司是否愿意支持研究、建设设施和培训新员工来分配资金[11]。晶片法案包括390億美元的稅收優惠和其他獎勵措施,以鼓勵美國公司在美國建立新的芯片製造廠。[12]
投票
除了伯尼·桑德斯之外,所有参加民主党党团会议的参议员都投票赞成通过《芯片法》,17名共和党参议员也加入了投票,其中包括参议院共和党领袖米奇·麦康奈尔、犹他州参议员米特·罗姆尼和南卡罗来纳州参议员林赛·格雷厄姆。[3]
各方反應
共和黨眾議員領袖麥卡錫以及伯尼·桑德斯認為,晶片法只是圖利晶片生產商,不能達到預期效果,是一個空白支票[3][4]。雖然半導體製造商擔心被禁止在中國大陸投資設廠,但仍然支持該法案。[15][16]
中華人民共和國遊說團體反對該此法案,批評此法案是冷戰思維[17]。商務部發言人束玨婷表示,法案中部份條款限制企業在中國正常的經貿與投資活動,具有明顯的歧視性,嚴重違反市場規律和國際經濟原則,將對全球半導體供應鏈造成扭曲,干擾國際貿易,聲稱有必要時將採取措施,維護自身權益。[18]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指出,該法案是美國大搞經濟脅迫的例證。搞限制脫鈎只會損人害己,任何限制打壓都不會阻擋中國科技發展和產業發展的步伐。[19]
参考资料
- 李立心. . 天下雜誌. [2022-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08).
- Johnson, Lamar. . POLITICO. August 9, 2022 [August 9,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21) (英语).
- Sprunt, Barbara. . NPR. July 27, 2022 [August 6,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24).
- Kelly, Makena. . The Verge. 28 July 2022 [5 August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01).
- Breuninger, Kevin. . CNBC. August 2, 2022 [August 5,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01).
- . [2023-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23).
- . [2023-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23).
- . [2023-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23).
- . [2023-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23).
- . 中国日报网. 2022-08-23 [2023-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8) (中文).
- Swanson, Ana.
. The New York Times. August 3, 2022 [August 5,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21).
- . USAFacts. [2022-08-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5) (英语).
- Asim, Hamna. . yahoo!finance. 4 August 2022 [5 August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6).
- Debby Wu; Daniel Flatley; Jenny Leonard. . Bloomberg. 2 August 2022 [13 August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03).
- Nellis, Stephen. . Reuters. 20 July 2022 [5 August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2).
- Cheng Ting-Fang; Lauly Li; Yifan Yu. . NIKKEI Asia. 2 August 2022 [5 August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9).
- O'Meara, Sean. . Asia Financial. 2022-07-29 [2022-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25) (美国英语).
- 陳建鈞. . 數位時代. 2022-08-19 [2022-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31).
- 黃雅慧. . 聯合新聞網 (2022-08-10). [2022-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