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迦派
萨迦派(藏語:ས་སྐྱ་པ་,威利转写:sa skya pa,藏语拼音:Sa'gya Ba),藏傳佛教四大教派之一。“萨迦”一词的藏语意思是灰白色,因为此派主寺萨迦寺建立之处土色灰白,故名。因主寺围墙上涂有象征密宗三大怙主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和金刚手菩萨之智慧、慈悲和力量的红、白、黑三色条纹,故常被称为花教。他們的宗教領袖被稱為薩迦法王。主张显密兼修,先显后密。分有出家(師徒)與在家(世襲)不同的系統。
藏传佛教 |
---|
|
在佛教哲学上,萨迦派特别注重“道果”教授,“道果法”是最重要的教义之一。此外,“时轮金刚法”和“金刚持法”的体系传承在萨迦派中占有重要地位。时轮金刚法是藏传佛教最重要的学科之一。
历史
萨伽派在11世纪时由昆·贡却杰布(一译昆·滚曲杰波、款·贡却杰布)创始,教主由昆氏(一译款氏)家族世袭。由其子贡噶宁波发扬广大。著名的“萨迦五祖”(其中前三位并未出家,称为白衣三祖,后两位是僧人,称为红衣二祖):
- 初祖贡噶宁波
- 二祖索南孜摩
- 三祖扎巴坚赞
- 四祖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
- 五祖八思巴·洛追坚赞
1244年,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应蒙古皇子阔端邀请赴凉州会谈,为蒙古帝國统一西藏作出了重要贡献。后来,八思巴被元世祖忽必烈封为国师、帝师,领总制院事,管理西藏地方政教事务。1268~1351年,在元朝政府的支持下以宣政院的名义统治全藏,建立萨迦派政教合一地方政权——萨迦王朝,其寺院及势力波及到康区和安多各地。还传播到廓尔喀(今尼泊尔)、布噜克巴(今不丹)、哲孟雄(今锡金)及今俄罗斯卡尔梅克共和国。元泰定元年(1324年),萨迦寺分出细脱(一译希托)、仁钦岗、拉康、都却(一译迪却)4个拉章。萨迦派采取血统和法统两种传承方式。元代以后,产生哦巴(又稱俄尔、鄂尔)、總巴、察巴(又譯茶巴)3个支派。
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明成祖封萨迦派高僧贡噶扎西(汉籍中称昆泽思巴)为大乘法王(俗称萨迦姑玛、萨迦法王)。明朝中期,细脱、仁钦岗、拉康3个拉章传承断绝,都却拉章则再分为彭措(圓滿宮)和卓玛(度母宮)2位颇章,两房的长子轮流担任萨迦法王。西元2017年起更改制度,由兩宮諸位法王子輪流擔任法王,一任三年;现今萨迦法王为第43任。
著名寺院
三大寺:
还有西藏贡噶县的贡嘎曲德寺、林周县的那烂陀寺,四川德格县的更庆寺/贡钦寺、若尔盖县的求吉寺,青海玉树县的结古寺、称多县的尕藏寺,甘肃迭部县的白古寺,卓尼大寺,境外有锡金的结蔡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