荫家堂
荫家堂位于湖南省邵东市杨桥镇清水村,建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是湖湘建筑的民居典范,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
荫家堂 |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 |
所在 | 湖南省邵东市 |
分类 | 古建筑 |
时代 | 清 |
编号 | 7-1252 |
登录 | 2013年3月5日 |
荫家堂由清代米商巨贾申承述兄弟修建,规模庞大,共计有108间正屋,因此又被当地人称为“一百零八间”。荫家堂属于封建社会典型的深宅大院,极具特色,历经百余年其整体结构仍保存完整,古风依旧。[2]
历史沿革
清道光三年(1823年),米商巨贾申承述兄弟始建荫家堂。墙体青砖记载:“大清道光三年癸未七月十四日巳时,申承述起屋壹座,记此。述批。”[3]
2017年,邵东政府共筹措资金2140万元,本着“原材料、原工艺、原型制”的原则对荫家堂整体修缮工程。[4]
周边环境
荫家堂背枕燕王山,左右为凤凰山、黄土山,二山呈马蹄形包裹着荫家堂;前有屋塘及三湘之蒸水(1938年衡宝公路修建之前,蒸水是连接宝庆与衡阳的主要水路)河蜿蜒曲折形成玉带环抱之势,其正门中轴线正对着千米外的佘湖山(南岳衡山七十二峰之一),并将其作为“对家山”,更有始建于唐朝的云霖祠与其遥相呼应,荫家堂所在区域为风水绝佳之所。其选址不仅仅达到了极佳的风水要求,同时也是完全的坐北朝南。屋前的池塘水波潋滟,且田野开阔,整个选址依山傍水,为独特的民俗景象,同时兼顾了地形、朝向以及自然景色,其平地型选址十分成功。[5][6]
建筑形制
自古以来等级观念就影响着传统民居的空间形式,商贾之家家族庞大,更加注重长幼尊卑有序,因此荫家堂的建筑布局遵循了这种礼制观念,形成了当地民居在平面布局、院落高低等方面的特色。荫家堂老屋坐北朝南,二层砖木结构,采用“外庭院内天井”的格局。正前方为开阔院落,建筑内部北高南低,天井院落为纵横轴线布局,天井之间为并联排列,从而构成纵四进、横连十一排的平面布局形式,面宽125.4米,进深67.86米,占地面积9191余平方米。四进的纵向堂屋为荫家堂主干,中轴线对称,两侧各有四排住房和一排杂屋。四条风雨廊横贯其中,廊约长200米,平面上严整对称,阴阳有序,且主次明确,规模庞大,堂屋位于中轴线上并和院落串联成为主轴,为家族祭祀先祖以及举行家族性活动之所。主轴线从南向北依次设正门、戏台以及四进院落式堂屋。最北端的堂屋为老屋精神核心,现仍为申氏家族公用的祠堂,终端放置花板神台用来供奉祖先和神灵,神台上方悬挂题有“荫家堂”三个字的匾纪念先祖。中轴线上的堂屋最为高大,庄严肃穆,荫家堂立面的封火山墙极富韵律和节奏感烘托了中轴线的至高地位。[7]
荫家堂中轴线堂屋的左右两侧各自延伸四纵列、两层高的厢房以及个纵列的杂屋,每一个纵列的厢房与堂屋一致,分为四进,由此,三条连贯东西厢房以及中轴堂屋的走廊得以形成,即建筑内横向交通流线。厢房布局对称规整,家族以辈分高低为标准,按中为贵、北为尊原则进行房屋分配。内部108间房屋通过走廊相互连接,形成建筑内部连贯的交通系统。厢房纵列之间则形成一纵四进的天井院,每一纵天井院的地面高度由北向南而逐渐降低,最南端则各设一个南门通向宅外,对外交通同样便捷。
天井不仅是公共交流场所,同样也是重要的采光源和通风口。南方素有“四水归堂”的风水观念,天井还担负了建筑内部的排水功能。荫家堂南北外墙均高出屋面,雨水则通过屋檐流人到天井,再由天井排到室外水渠。全宅天井共有44个,呈纵横轴整齐排列,从而形成老屋内部庞大壮观的天井院落群。每纵列院落里又分布了三至四个大小不一的天井,井底以排水孔相连,均为北高南低走向,排水顺畅。由于老屋具备了良好的朝向,严整的天井群以及畅通的交通系统,建筑内部有着天然风道和自然光源,因此,湿热地带的老屋气候上常年温度适宜,具有良好的室内居住环境。[5][6]
装饰
荫家堂内部装饰反映出封建社会的富商的审美情趣、艺术追求以及价值取向。老屋内部装饰集中在梁枋、墙头、门窗、门槛、柱础、天井条石等处,木材雕以龙、凤、花、草、鸟、虫,石坎、石墩、石柱基及天井四周石条均以龙、凤、牛、羊、马等浮雕装饰,精雕细琢形成了丰富精湛的内部装饰式样。由于老屋规模庞大,且内部人口众多,因此在中轴线设置了一个主入口以及6个次入口,7个入口从南外墙依次展开,主入口向外敞开具有内凹性,门前地面铺装石板强调老屋的轴线感。轴线上的堂屋为老屋装饰的重点所在,院内戏台雕刻精致美观,封火山墙翘角高昂,并以彩画进行装饰,极具南方民居特色。堂屋几处梁柱交界处现存少量木雕龙狮装饰。更富趣味的是,飞檐翘角的屋顶上竟然用石刻加彩画塑造出了两个英式的座钟,这种西洋化装饰,也彰显了修建者对外探索的深远目光,也寓意着商业需对外开放和交流。大门精雕细琢以强化主入口,而在两翼厢房人字屋顶中凸显,以突出门户。[5][6][7]
家族往事
荫家堂大屋的第一任主人叫申承述。建造荫家堂,是他父亲申源斋的遗愿。史料称,1823年,申承述兄弟在离祖居三里地的“燕窝形”土地上,建造了该屋,前后历经六年,了却了父亲的心愿。
荫家堂的大门前,蒸水河流过。1938年衡宝公路修建之前,蒸水是连接宝庆与衡阳的主要水路。凭着便捷的水路运输,申家传统的粮食贩运生意旺盛百几十年。申记粮船一艘艘顺蒸水东流至湘江,入洞庭,北上湖北等地。荫家堂从古至今没出过十分显赫的政治人物。从申承述祖孙到今天行走祖国各地的申家后人,跟进在浩大的“邵商”、“湘商”队伍中,他们凭着 “敢为人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创造着财富,续写着邵商的历史。
相传乾隆年间,宝庆大旱,蒸水几乎断流。本乡一粮商购得数十船大米,陈于宜春桥余庆堂址前的蒸水口,准备运往湖北。一连数月,烈日当头,蒸水日渐枯竭,可无丝毫降雨迹象,粮商心急如焚,久旱让粮商几次想放弃这次贩运。可数十船的大米只有申家能承受,蓝田公明白粮商的心思,但他没有点破,不愿落下个乘人之危的不义之名。眼见天气毫无变化,坐立不安的粮商最终决定脱手,将数十船大米贱价典卖于蓝田公。就在蓝田公与粮商签订合同买下全部大米后没几天,天气骤变,降下喜雨,蓝田公连夜领人将搁浅的米船运往湖北,而湖北因饥荒恰好需要大量的大米。一宗意外的生意,家业大振。
“大清道光三年癸未七月十四日巳时,申承述起屋壹座,记此。述批。”“大清道光三年癸未七月十四日巳时,申承述兄弟修新屋壹座,一座,四进六横,愿后人悠久无疆。述记。”在荫家堂南向正面墙体上,村民引记者寻到了两块刻有字迹的青砖。这是建造者申承述向后人传递着当时信息及对后人的祝愿。[3]
参考来源
- . 国家文物局. [2024-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02).
- . 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21-11-19 [2024-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03).
- . 湖南日报. 2013-11-09 [2023-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22).
- . 邵东市人民政府. [2024-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02).
- 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长沙: 湖南大学出版社. 2017年. ISBN 978-7-5667-1243-1.
- 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7年. ISBN 978-7-112-20491-5.
- . 红网邵阳站. 2020-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