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利紐茲問題

莫利紐茲問題英語:),一個有關於人類認知能力的思想實驗,由威廉·莫利紐茲提出,首次見於约翰·洛克的《人類理解論》一書中。簡單來說,這個問題是,如果一個人天生眼盲,但他可以透過觸覺來分辨不同的形狀,如圓形、或方形。假設他有一天恢復視力,在未接觸到物體之前,他能不能夠單純以視覺來分辨出不同的形狀?

歷代討論

經驗論者認為人類生來像是白紙,需要依靠經驗累積來形成認知。但是先天論者認為,人類先天就擁有認知能力。莫利紐茲問題,有助於釐清這個爭論。因此,如果先天的盲人在恢復視力之後,立即就能夠分辨形狀,就證明了先天論者的論點是正確的;反之,則證明了以視力分辨形狀,是後天學習得到的,因此經驗論者的觀點正確。

實驗

2003年,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普旺·辛哈(Pawan Sinha)及其團隊,在印度新德里展開實驗。他們找到5名,分別為8至17歲的實驗對象,他們出生即全盲。在經過手術治療後,恢復了視力。實驗的結果,在第一時間,他們不能夠單純以視覺來分辨杯子與花瓶之間形狀的差異。但經過一週之後,他們就擁有以視覺分辨形狀的能力。這項實驗顯示了人類腦部的可塑性超過先前學術界的判斷。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