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特·蕭特基

華特·赫尔曼·蕭特基德語:1886年7月23日—1976年3月4日),德國物理學家。他在早期的電子離子發射現象的理論發展上扮演着重要角色,於1919年發明簾柵極真空管(四極管)[1],後來也在半導體元件工程物理學、科技领域有許多重大貢獻。現今蕭特基二極體廣泛用於每一台電腦、也在一些高頻領域等有所应用。

華特·蕭特基
Walter Schottky
出生1886年7月23日
 瑞士日內瓦
逝世1976年3月4日(1976歲—03—04)(89歲)
 德國普雷茨费尔德
居住地 德國
国籍 德國
母校柏林大學
知名于肖特基二極體
肖特基效應
肖特基勢壘
肖特基接觸
肖特基異常
簾柵極真空管
鋁帶式麥克風
鋁帶式揚聲器
場發射理論
散粒雜訊
奖项休斯奖章(1936年)
魏納獎(1964年)
科学生涯
研究领域物理學家
机构耶拿大學
維爾茨堡大學
羅斯托克大學
西門子研究實驗室
博士導師普朗克
海因里希·鲁本斯
著名學生维尔纳·哈特曼
备注
父:數學家 弗里德里希·赫曼·肖特基

學歷

1904年由德國柏林的斯坦格利兹文理中学畢業。1908年於柏林大學獲得物理學士,1912年於柏林大學在普朗克海因里希·鲁本斯指導下獲得物理博士,論文名稱是:Zur relativtheoretischen Energetik und Dynamik

經歷

1912-14年間在耶拿大學作博士後研究,1919-23年間在維爾茨堡大學講學,1923-27年間擔任羅斯托克大學理論物理教授。1914-19, 1927-58年間兩度在西門子研究實驗室(Siemens Research laboratories)工作。

主要科學成就

回顧起來,蕭特基最重要的科學成就可說是1914年發現的知名古典公式,一個點電荷q,與距離x的金屬平面間的相互作用能,現今寫成 -q2/16πε0x

獲獎

因發現熱電子發射的散粒效應(蕭特基稱它是Schrot effect),也就是在高真空放電管中的自發性的電流變化,以及發明簾柵極真空管與接收無線電訊號的超外差方式,於1936年獲得倫敦皇家學會休斯奖章

為了表揚他在理解許多物理現象上所做的開創性工作,並促成許多重要的技術應用,例如真空管放大器、半導體等方面的貢獻,於1964年獲得德國技術科學最高榮譽:魏納獎

爭論

  • 超外差(superheterodyne)的發明一般是歸於埃德温·霍华德·阿姆斯特朗,然而,蕭特基在Proc. IRE發表過的論文也声称自己發明了相似的東西。
  • 1939年:最早的PN結

個人生活與家庭

父親是數學家弗里德里希·赫曼·肖特基(1851–1935)。 妻子是Elizabeth,育有一女兩子。 華特·蕭特基的父親於1882年被聘任為蘇黎世大學的數學教授,四年後華特出生,1892年又接受馬爾堡大學聘任而移居德國。

紀念

以他的名字來命名紀念的事物有:德國蕭特基學院蕭特基獎,以及蕭特基能障、蕭特基二極體。

書籍著作

  • Thermodynamik, Julius Springer, Berlin, Germany, 1929.
  • Physik der Glühelektroden, Akademische Verlagsgesellschaft, Leipzig, 1928.

參見

参考资料

  1. Guarnieri, M. . IEEE Ind. Electron. M. 2012, 6 (2): 52–54. doi:10.1109/MIE.2012.2193274.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