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文能力測驗

華語文能力測驗英語:;簡稱TOCFL),是由中華民國教育部委託臺灣師範大學國家華語測驗推動工作委員會(簡稱華測會)承辦[1],針對母語非華語者而舉行的華語語言能力測驗,其對象為想要瞭解自己華語程度,或是想要在使用華語的國家求學工作或進行貿易之人士[2]

華語文能力測驗
國家華語測驗推動工作委員會圖徽
简化字

華語文能力測驗每年於臺灣定期舉辦分等級報名聽力閱讀口語寫作測驗的考試,另有採用電腦化適性測驗方式(涵蓋聽力、閱讀)的考試[3]。華測會還推出快速評估華語能力的快篩測驗[4],以及適合七至十二歲母語非華語兒童的「兒童華語文能力測驗」[5]。不定期之團體施測服務,由有需求之學術機構或機關團體聯繫華測會辦理[6]。海外考試則是委託當地駐外機構協助辦理或建立海外代理的合作模式[7][8][9]

自2020年起為因應COVID-19疫情,華測會推出網路居家考試之服務,適用於受疫情影響未能辦理正式考試之地區,以及尚未設立海外考場的地區[10][11]

歷史

華語文能力測驗從2001年籌劃,由臺灣師範大學國語教學中心、華語文教學研究所及心理與教育測驗研究發展中心三個單位共同研發,自2003年12月起正式對外開辦測驗。2005年11月教育部委託臺灣師範大學專案成立「華語測驗中心」,作為華語文能力測驗研發與推廣之專責單位,並肩負轉型此測驗成為國家級測驗的任務[12][6]

2007年1月,華語測驗中心正式更名為「國家華語測驗推動工作委員會」(Steering Committee for the Test of Proficiency-Huayu)[6]。華測會在2008年研擬能與歐洲共同語文參考架構(CEFR)接軌的新版華語文能力測驗,並在2013年推出三等六級的最終版本[13][14][15]。2013至2016年透過標準設定程序訂定通過門檻,確認新版華語文能力測驗可分別對應至CEFR三等六級的架構[16]

2017年初,因應海外地區零起點學習者的需求增設兩個準備級,形成四等八級的架構。準備級的指標參照美國外語教學協會能力指標(ACTFL大綱)設立,並透過標準設定程序確認準備級之一級和二級可分別對應至ACTFL大綱之初級初等和初級中等[16]

測驗等級

其考試等級分為「入門基礎級」(1級、2級)、「進階高階級」(3級、4級)及「流利精通級」(5級、6級),在「入門基礎級」前又規劃更淺顯之兩個「準備級」,共計四等八級,測驗對於華語聽、說、讀、寫之能力[17]。通過華語文能力測驗等級標準者將取得證書,可作為母語非華語人士在臺灣入學、求職以及申請華語獎學金所需之語言能力證明[18][9]

與TBCL之關係

臺灣華語文能力基準(Taiwan Benchmarks for the Chinese Language,簡稱TBCL)為國家教育研究院召集專家學者多年研討,在2020年為母語非華語人士推出的華語能力指標及分級標準。TBCL就聽、說、讀、寫、譯五個面向建立三等七級的能力指標,分別為基礎(1-3級)、進階(4-5級)、精熟(6-7級),並在各等級中列出其所應認識的漢字詞語以及具特定語法作用的詞語短語固定結構話語標記等語法項目(Grammar Points,或譯為語法點)[19][20][9]

華語文能力測驗自2021年8月起,在成績單上增加TBCL能力等級欄位,並將TBCL作為測驗設計的參考依據之一[21][9]

等級對照

華語文能力測驗(TOCFL)與汉语水平考试(HSK)、國際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級標準(新標準)、歐洲共同語文參考架構(CEFR)、美國外語教學協會能力指標(ACTFL大綱)、臺灣華語文能力基準(TBCL)大致上之對應關係,如下表所示:

CEFR
等級
ACTFL大綱
等級 [16]
HSK 20101
等級 [22]
新標準 2
等級 [23]
TOCFL
等級 [9]
TBCL
等級 [9]
累計
詞彙量 [23]
(HSK2010/新標準)
累計
詞彙量 [24][20]
(TOCFL/TBCL)
累計
識字量 [23]
(HSK2010/新標準)
累計
識字量 [20]
(TBCL)
初級初等
初級中等
1級
2級
準備級一級
準備級二級
1級150
300
160
393
396174
347
246
A1
A2
初級高等
中級初等
中級中等
3級
4級
1級
2級
3級
入門級(1級)
基礎級(2級)
2級 3
3級
600
1200
500
1272
2245
740
1225
798
1254
617
1064
300
600
900
504
801
B1
B2
中級高等
高級初等
高級中等
5級
6級
4級
5級
6級
進階級(3級)
高階級(4級)
4級
5級
2500
5000
3245
4316
5456
2399
4741
2669
5288
1685
2663
1200
1500
1800
1300
1900
C1
C2
高級高等
優秀
優異
7級
8級
9級
流利級(5級)
精通級(6級)
6級
7級
1109275179432
14425
30002500
3100

1 HSK 2010版指2010年採用的漢語水平考試,分為三等六級,漢辦聲稱與CEFR對應。但據德語區漢語教學協會的研究,此六級HSK不管是在詞彙量、學習時數,甚或對語言能力的要求,與CEFR有不小的落差。此研究認為這一版本的HSK比CEFR要來得簡單許多,一級及二級皆未達CEFR-A1程度,而六級僅相當於CEFR-B2程度[22]
2 新標準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於2021年發布的《國際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級標準》,分為三等九級。據稱,此一新標準是為了讓HSK符合CEFR的對應難度。HSK將依據新發布的等級標準,在保持現有六等級的基礎上,增加HSK7-9級,而未來的HSK1-6級將依據此標準和各國中文學習者實際情況,逐步進行調整[25][26]
3 TBCL的2級難度大約在TOCFL的準備級二級至入門級(1級)之間。

海外考試

華語文能力測驗在2006年首次辦理海外考試[6],並逐步擴增考試地區,至2017年海外設有考場國家逾33國[27]。海外考試之試務委由當地駐外機構協助辦理,或交由海外代理單位負責處理[7][8][9]

自2020年起為因應COVID-19疫情,華測會推出網路居家考試之服務,適用於受疫情影響,申請時前後二個月內未能辦理正式考試之地區,以及尚未設立海外考場的地區。僅開放入門基礎級、進階高階級、流利精通級之聽力及閱讀測驗,以遠端監控方式執行遠距線上測驗[10][11]

參見

參考文獻

  1. . [2022-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2).
  2. . [2022-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2).
  3. . [2022-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15).
  4. . [2022-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15).
  5. . [2022-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2).
  6. (PDF).
  7. . [2022-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2).
  8. . [2022-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4).
  9. . 關鍵評論. [2022-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2).
  10. . [2022-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15).
  11. 僑委會. . [2022-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3).
  12. 張莉萍. (PDF). [2022-11-2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5-24).
  13. 林玲英; 藍珮君. (PDF). [2022-11-2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5-25).
  14. .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2022-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2).
  15. (PDF). [2022-11-2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11-22).
  16. 廖才儀; 藍珮君; 梁綺容; 陳柏熹. (PDF). 華語文教學研究. 2022, 19 (2): 1–32 [2022-11-2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11-23).
  17. 洛杉磯教育組. . [2022-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2).
  18. . [2022-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2).
  19. 林慶隆. . [2022-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2).
  20. . [2022-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21).
  21. . [2022-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15).
  22. . [2022-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2).
  23. . [2022-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07).
  24. (PDF). [2022-11-2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7-30).
  25. . [2022-1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6).
  26. Anne Meredith. . [2022-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2).
  27. 國際及兩岸教育司. . [2022-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4).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