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比錫注釋書

萊比錫注釋書德語:)是德國刑法典眾注釋書當中,規模最大、歷史也最悠久的一部。[1]注重各條文豐富的歷史脈絡和實務見解,是《萊比錫注釋書》的特色,其深入和詳盡的程度,在法學界響有極高聲譽。與《慕尼黑注釋書》(德語:)、《體系注釋書》(德語:)並列為德國(實體)刑法注釋書的三大鉅作。

 萊比錫注釋書-第12版第1冊 (2007)
萊比錫注釋書-第12版第1冊 (2007)

書名變遷

第一版於1920年初上市,其真正的書名為《帝國刑法典:尤其注重帝國法院的裁判見解》(德語:),但由於帝國法院位於萊比錫之故,學界慣稱為《萊比錫注釋書》。

二戰結束後,因為「帝國」不復存在,所以《帝國刑法典》去掉「帝國」一詞(Reich)改名為《刑法典》。於是二戰後首發的1951年第6版第2冊,正式書名也真的改為《萊比錫注釋書 刑法典》(德語:)。

篇幅變遷

第一版的序言裡寫道:出版社德格鲁伊特於1916年5月找上四位編者們(Ludwig Ebermayer, Adolf Lobe, Werner Rosenberg, Gottfried Schmitt),提出帝國刑法典注釋書的計畫。原先預訂於1918年上半年出版,但適逢第一次世界大戰,社會動盪、紙張欠缺,以及一位編者 Schmitt 去世,必須找人接手其負責的條文。克服重重阻礙,第一版最終在1920年初問世,分為2冊。

《萊比錫注釋書》從一開始的2冊,增修到第11版已有9冊之多,超過11,000頁,是德國刑法學最大規模的注釋書。2006年開始更新為第12版,預計再次大幅擴充為15冊,目前(2013年2月)更新到11冊,電子書也同步推出,可在出版商Walter de Gruyter網站購買。

作者變遷

《萊比錫注釋書》自一開始就是聯手寫作,多位作者撰寫各自分配到的條文。

1920年第一版時,4位作者全部是當時的帝國法院(德意志帝國的最高法院)刑事庭法官。隨著冊數大幅擴編,同一版裡的作者群已增加到上百位;且作者們的出身,在實務界人士之外,也陸續納入許多重量級刑法學者,例如葉雪克駱克信許迺曼

参考文献

  1. Walter de Gruyter出版社的官方網站:. [2013-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06).

參見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