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大發電廠松林分廠
萬大發電廠松林分廠為一座位在臺灣南投縣仁愛鄉的水力發電廠,其廠區因位於該鄉松林部落旁而得名,目前由台灣電力公司萬大發電廠進行管理與營運。
| 萬大發電廠松林分廠 | |
|---|---|
|  萬大發電廠松林分廠廠房外觀 | |
| 國家/地区 |  中華民國(臺灣) | 
| 坐標 | 23°57′54″N 121°05′15″E | 
| 現況 | 營運中 | 
| 始建日期 | 2007年7月 | 
| 啟用日期 | 2013年9月13日 | 
| 建造費用 | 新臺幣83億(含萬大四號機) | 
| 持有單位 | 台灣電力公司 | 
| 台灣電力公司萬大發電廠 | |
| 建造者 | 台灣電力公司萬松施工處 | 
| 水力發電形式 | 川流式水力發電 | 
| 取水來源 | 霧社溪(濁水溪支流) | 
| 發電機型號 |  西班牙indar 製交流式同步發電機[1] | 
| 水輪機型號 |  斯洛維尼亞 Turboinštitut 製豎軸法蘭西斯式水輪機[2][3] | 
| 廠房類型 | 半地下式 | 
| 壓力鋼管 | 兩條,長145公尺[4] | 
| 水頭高度 | 有效落差45公尺 | 
| 用水量 | G1:46CMS G2:7CMS 兩部:53CMS | 
| 發電概況 | |
| 20.9MW | |
| 年发电量 | 每年約1.02億度 | 
沿革
    
    計畫
    
萬大發電廠松林分廠是台灣電力公司所執行的「萬大電廠擴充暨松林分廠水力發電計畫」簡稱萬松計畫中新建的一座小型水力發電廠計畫,其中,松林分廠計畫是在萬大發電廠4號機組發電後的尾水排入萬大溪中,再於尾水出水口旁興建攔河堰一座,稱為松林攔河堰,將水導引至位在松林的水力發電廠[5],該發電廠為半地下式,總占地面積約8公頃[6]。發電尾水再經由武界引水隧道排至日月潭中[7]。
該計畫於2003年1月28日由行政院同意核定計畫。2004年,萬松計畫環境影響評估啟動,在此期間,擔任萬松計畫環評審查委員的臺灣大學植物科研究所的名譽教授黃增泉在松林分廠的預定興建地發現了臺灣原生種大豆的棲息地。台電公司在得知該消息後,便隨即在發電廠預定開發區域內尋找適合臺灣原生大豆的生長地,爾後發現位在松部落松林橋頭旁、興建計畫中的棄碴場B預定地入口處及萬豐村道路邊3處為臺灣大豆極有可能生長的棲息點,因此,台電公司開始擬定臺灣原生種大豆的復育計畫,也因此至今在萬大發電廠周圍還能看到大豆生長的情形[8]。2004年2月3日,環保署正式發文公告萬松計畫環評以“有條件”通過[9]。
設施
    
松林分廠之發電用水首先經由萬大發電廠4號機尾水排放至萬大溪後由松林攔河堰擷取,再經過長4.7公里的頭水隧道來到前池,進入長145公尺的壓力鋼管帶動水輪機,發電後,尾水直接排入濁水溪中,供下游武界壩蓄積。
圖集
    
 萬大發電廠松林分廠大門 萬大發電廠松林分廠大門
 萬大發電廠松林分廠一號水輪機水車大軸 萬大發電廠松林分廠一號水輪機水車大軸
 萬大發電廠松林分廠二號水輪機水車軸 萬大發電廠松林分廠二號水輪機水車軸
 萬大發電廠松林分廠控制室,平時無人駐廠 萬大發電廠松林分廠控制室,平時無人駐廠
 萬大發電廠松林分廠廠區全覽圖,前方即為開關場 萬大發電廠松林分廠廠區全覽圖,前方即為開關場
資料來源
    
- . 士林電機. [2016-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24) (中文(臺灣)).
- . 中區水資源局. [2016-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5月29日) (中文(臺灣)).
- 李擷瓔. . 大紀元. 2013-09-16 [2016-01-26] (中文(臺灣)).
- . 水利署. [2016-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5) (中文(臺灣)).
- 李少儀. . 經濟部. 2012-12-07 [2016-01-26] (中文(臺灣)).
- . 南投縣政府. 2007-03-19 [2016-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0) (中文(臺灣)).
- (PDF). 台灣電力公司. 2009-10 [2016-01-26] (中文(臺灣)).
- 源雜誌編輯部. (PDF). 源雜誌. 2014-01 [2016-01-26] (中文(臺灣)).
- (PDF).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2004-02-03 [2016-01-2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7-03-05) (中文(臺灣)).
- 佟振國. . 自由時報. 2011-05-05 [2016-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8) (中文(臺灣)).
- 陳里維. . 大埔里報. 2013-09-14 [2016-01-26] (中文(臺灣)).
- 劉小玲. . Yahoo新聞. 2013-09-14 [2016-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1) (中文(臺灣)).
- 廖肇祥. . 自由時報. 2013-09-14 [2016-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5) (中文(臺灣)).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