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均

葉均1916年—1985年),還俗前法名了參,男,浙江瑞安人,中国佛学家,是研究南傳上座部佛教的學者,為太虛大師在1946年派往斯里蘭卡學習南傳佛教的留學僧之一,1957年回國後捨戒還俗,成為佛教居士,從事巴利佛典的翻譯和研究,完成了《法句經》、《清淨道論》、《攝阿毘達磨義論》等三部上座部經論的翻譯,並擔任過中國佛學院南傳佛教教師,中國佛教協會理事和常務理事[1]

生平

1916年(民國5年)出生在浙江省瑞安縣的一個小山村,即現在的文成縣雙桂鄉城底村[1]

1931年-1946年

1931年,在瑞安岑岐寶壇寺依顯培法師(諦閒大師法子)出家,法號了參[1]

1932年,於寧波觀宗寺受具足戒,先後在瑞安寶壇寺、寧波觀宗研究社、杭州雲居山佛學研究院、天台研究社等處研習佛學[1]

1941年,了參法師從浙江奔赴抗戰後方重慶,依止太虛大師,進入漢藏教理院本科深造[1]

1946年,太虛大師派了參法師和光宗法師前往錫蘭留學深造[1]

1946年-1957年

1946年6月14日,了參法師等人為適應斯里蘭卡的當地生活,在法顯所住阿褥樓陀城(Anurādha)摩訶毗訶羅(大寺)依金剛智(Ven. Dr.P.Vajirarana Maha Thera)長老重新出家改裝[1]

1950年,留學期滿,光宗法師回國,了參法師在法舫法師的勸說和資助下,繼續留在斯里蘭卡學習巴利文系佛學[1]

1951年10月3日,在錫蘭國立大學任教的法舫法師過世,了參法師協助處理其後事[1]

1952年初,在摩利耶智護學院(Maliyadeva Vidyarakshaka Pirivena)內,以法舫法師的遺稿為基礎,譯出二十四品法句經,之後又遷回科倫坡,住在布教師學院(Dharmaduta Vidyalaya),譯出後二品。在烏帕提薩長老(Ven. H.Upatissa Thera)和般若難陀長老(Ven.Dr.P.Paññananda,慧喜長老)二位法師的指導和幫助下,譯出該經,後經印順法師潤文,於1953 年在香港首次出版,印順法師做序[1]

1953年至1956年間,了參法師花了4年時間跟隨巴利文學者般若難陀長老專研《清淨道論[1]

1957年-1985年

1957年回國,應中國佛學會趙朴初會長邀請,任上座部研究生導師[2]

1973年以後,一直在中國佛教協會研究部從事研究工作;同時擔任中國佛教協會理事、常務理事[2]

1980年左右,完成清淨道論的翻譯,後來又譯出《攝阿毗達磨義論》[1]

1985年12月去世,時年69歲[1]

主要译著

譯著有《法句經》、《清淨道論》、《攝阿毗達摩義論》等,以《清淨道論》為最著名。尚有《漢巴辭典》,惜未完稿[2]。除翻譯了上述巴利文著作外,還寫了一些介紹上座部佛教的論著,發表在民國時期諸多的佛教期刊中,以葉均之名發表在《法音》上的有兩篇,目前能查到的文章、信件等共有19篇[1]

參考文獻

  1. 惟善. . 2016汉传佛教祖庭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6 [2018-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1).
  2. 中国佛学院. . [2018-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7).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