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國國歌
《蒙古國國歌》(蒙古語:,拉丁轉寫:Mongol ulsyn töriin duulal),前稱《蒙古人民共和國國歌》[lower-alpha 1],自1950年起採用,由畢力格·達木丁蘇倫、鲁布桑扎布·穆尔道尔吉作曲,由曾德·達木丁蘇倫填詞。
Mongol ulsyn töriin duulal | |
蒙古國歌 | |
作詞 | 曾德·達木丁蘇倫 |
作曲 | 畢力格·達木丁蘇倫、鲁布桑扎布·穆尔道尔吉 |
採用 | 1950年5月1日 |
1914 - 1924 | 足值百兩的騾馬 |
---|---|
1924 - 1950 | 蒙古国际歌 |
1950 - 1950 - 1961 1961 - 1990 1990 - 2006 2006 - | 蒙古国国歌 原歌词 重新填词 使用原歌词的一、三段 修订歌词 |
1911年外蒙古独立後,蒙古國及其前身共採用三首國歌。現行國歌源於1940年代中、末期徵選國歌的工作,主歌由穆爾道爾吉譜寫,副歌是畢力格·達木丁蘇倫的作品。出於政治原因,原歌詞於1961年被蒙古政府修改,至1991年回復原狀,但去除第二段歌頌前共產領袖內容。2006年,國家大呼拉爾決議修改國歌歌詞,以紀念蒙古帝國成立800週年。
沿革
1911年外蒙古独立後,蒙古共採用三首國歌。博克多汗國的國歌《足值百兩的騾馬》()寄調蒙古民謠《黃岩》(),在1912年時已獲採用,坊間對於這首國歌的來歷眾說紛紜[lower-alpha 2]。1924年蒙古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並未明定國歌曲譜;這時期的非官方國歌是《蒙古國際歌》,由作家索諾姆巴爾吉勒·博音尼木和填詞[1][lower-alpha 3],雖然以《國際歌》為名,但旋律、歌詞卻和《國際歌》不一樣。
徵選新國歌的工作在1940年代中、末期展開[lower-alpha 4]。蒙古人民革命黨政治局宣布舉行比賽,向戲劇、音樂界人士徵集國歌曲譜,由霍爾洛·喬巴山、尤睦佳·澤登巴爾等主要官員擔任評審委員,結果提交稿件者不下十餘人[2],他們都必須以化名投稿(如後來的國歌作者、作曲家鲁布桑扎布·穆尔道尔吉需化名「麻雀」)。喬巴山等人聆聽各參賽作品的交響樂版本和管樂版本後,得出把穆爾道爾吉版本的主歌和畢力格·達木丁蘇倫版本的副歌結合成國歌的想法,並得到政治局委員的同意,之後他們指令曾在蘇聯留學的作家曾德·達木丁蘇倫為國歌填寫歌詞。1950年4月26日,國家小呼拉爾決議自同年5月1日起採用新國歌,之後畢·達木丁蘇倫、曾·達木丁蘇倫和穆爾道爾吉均獲政府頒授優秀藝術家頭銜和一項國家獎[3]。1961年,由於原歌詞被指政治不正確[lower-alpha 5],引起澤登巴爾的注意,因此國歌歌詞被詩人策格米德·蓋達布()和乔伊吉勒·其米德完全重寫,新歌詞有蒙古和蘇聯命運與共,奔向共產主義道路等內容,可見當時蘇聯在蒙古具有強大的影響力[1]。
1990年,蒙古展開民主改革,同時蒙古國內也開始討論應否修改國歌歌詞。1990年1月21日,人民大呼拉爾主席團通過決議,恢復曾德·達木丁蘇倫所作的第一版歌詞。不過討論並沒有就此告一段落,1990年-1992年重訂憲法期間,不少人都提交了自己的修改草案,然而部分草案只是以自己的文字複述原歌詞的思想,議員們也認為這些草案不足以說服他們修改國歌歌詞。結果人民大呼拉爾有68.9%的議員同意維持原有的旋律和歌詞,但接納了一個由藝術界人士組成,負責審定國家象徵的小組所提出的建議,略去第二段歌頌列寧、斯大林、蘇赫巴托和乔巴山的歌詞,以消除個人崇拜色彩[1]。2006年7月,經過時任總統那木巴尔·恩赫巴亚尔的倡議,國家大呼拉爾通過局部修改國歌歌詞[4],以慶祝蒙古帝國成立800週年[5]。
1994年,蒙古國通過《國家象徵法》,規定了國歌歌詞、奏唱國歌的場合和演奏國歌時應有的表現。根據《國家象徵法》第21、22條,應當奏唱國歌的場合包括升旗禮、總統/國家大呼拉爾議員/公務員宣誓仪式、蒙古傳統節日活動、歷史紀念館/傑出人物紀念館的開幕禮、開學禮、以及電台、電視台開播、收播時。奏國歌時,人們需要起立,唱出國歌的歌詞[6]。
歌词
当前使用
蒙古语西里尔字母 | 传统蒙古文 | 蒙古语拉丁字母 | 譯文 |
---|---|---|---|
Дархан манай тусгаар улс |
ᠳᠠᠷᠬᠠᠨ ᠮᠠᠨᠠᠶ ᠲᠤᠰᠠᠭᠠᠷ ᠤᠯᠥᠰ |
|
我們神聖的獨立國家, |
1990年至2006年
蒙古语西里尔字母 | 传统蒙古文 | 蒙古语拉丁字母 | 譯文 |
---|---|---|---|
Дархан манай хувьсгалт улс |
ᠳᠠᠷᠬᠠᠨ ᠮᠠᠨᠠᠢ ᠬᠤᠪᠢᠰᠬᠠᠯᠲᠤ ᠤᠯᠤᠰ |
Darkhan manai khuvisgalt uls |
我們神聖的革命國家, |
1961年至1990年
蒙古语西里尔字母 | 传统蒙古文 | 蒙古语拉丁字母 | 譯文 |
---|---|---|---|
Урьдын бэрх дарлалыг устгаж |
ᠤᠷᠢᠳᠤ ᠶᠢᠨ ᠪᠡᠷᠬᠡ ᠳᠠᠷᠤᠯᠠᠯ ᠢ ᠤᠰᠠᠳᠬᠠᠵᠤ |
Uridyn berkh darlalyg ustgaj |
消灭过去的困苦与压迫 |
1950年至1961年
蒙古语西里尔字母 | 传统蒙古文 | 蒙古语拉丁字母 | 譯文 |
---|---|---|---|
Дархан манай хувьсгалт улс |
ᠳᠠᠷᠬᠠᠨ ᠮᠠᠨᠠᠢ ᠬᠤᠪᠢᠰᠬᠠᠯᠲᠤ ᠤᠯᠤᠰ |
Darkhan manai khuvisgalt uls |
我們神聖的革命國家, |
備註
- 蒙古語:(拉丁撰寫:Bugd Nairamdah Mongol Ard Ulsiin süld duulal),簡稱(拉丁撰寫:BNMAU-iin süld duulal)。
- 俄羅斯蒙古學家安德烈·魯德涅夫稱,這首國歌是由馬林斯基劇院交響樂團小提琴手翁德雷·卡德萊茨根據聖彼得堡东方学研究所提供的蒙古民謠曲調譜曲,曾當過樂手的共產黨人岡奇格則表示,1914年俄羅斯軍樂指揮A·科爾佐夫帶領8名樂手到蒙古,從第八世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的親兵選出10人組建管樂團,教他們演奏西方音樂,並指揮他們演奏《足值百兩的騾馬》等樂曲。然而,蒙古作曲家岡奇格·比日瓦反對上述的說法,他指出博克多汗國雖然有要求卡德萊茨譜寫國歌,但沒有採用他的樂譜,而是決定用《黃岩》的旋律唱《足值百兩的騾馬》的詞。
- 作曲者一說是歌唱家馬克思爾扎布·杜格爾扎布[2],一說是N·那桑巴特()[3]。
- 一說是在1945年應人民提議展開[2],一說是在1949年籌備1921年人民革命30週年慶祝活動時展開[3]。
- 批評者認為「所有蒙古人的神聖爐床」一句有泛蒙古主義傾向,「千秋萬世,永享太平」一句則寓意原地踏步。
參考文獻
- Boldbaatar, Jigjid; Humphrey, Caroline. . Inner Asia (Brill). 2007, 9 (1): 14-19 [2022-05-22]. ISSN 2210-5018. JSTOR 2361506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4).
- Бямбаням, У. . Ub.life (Улаанбаатар). 2019-11-27 [2022-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1) (蒙古语).
- . Өнөөдөр (Улаанбаатар). 2011-01-01 [2022-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07) (蒙古语).
- Sanders, Alan J. K. Fourth edition. Lanham, Maryland: Rowman & Littlefield. 2017: 771-772 [2022-05-19]. ISBN 978153810227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4).
- . Өнөөдөр (Улаанбаатар). 2010-12-02 [2022-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4) (蒙古语).
- . Улаанбаатар: Хууль зүйн үндэсний хүрээлэн. 1994-05-20 [2022-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2) (蒙古语).
- Далиль, Б. Галсан, Ц.; Дашзэвэг, Ц. , 编. . Улаанбаатар: Монголын ардын армийн улс төрийн газар. 1987: 7. OCLC 52628170 (蒙古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