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圣玛利亚教堂
蒙古圣玛利亚教堂(希腊语: Θεοτòκος Παναγιώτισσα,Theotokos Panaghiótissa,意为圣母)或 Παναγία Μουχλιώτισσα,Panaghia Muchliótissa);土耳其语:Kanlı Kilise(意为:流血教堂),是伊斯坦布尔的一座东正教教堂。这是君士坦丁堡唯一未曾改为清真寺,始终保持开放的拜占庭希腊正教会教堂[1]
蒙古圣玛利亚教堂 | |
---|---|
Παναγία Μουχλιώτισσα | |
41.029722°N 28.948889°E | |
位置 |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芬内尔区 |
所屬宗派 | 希腊正教会 |
歷史 | |
創建日期 | 7世纪初 |
創建者 | Sopatra / 玛丽亚·帕列奥洛吉娜 |
奉獻 | 圣母 |
建築 | |
建築風格 | 拜占庭 |
竣工日期 | 1281年以后 |
该堂通常不向公众开放,位于法提赫区的芬内尔街区Tevkii Cafer Mektebi Sokak的一面高墙后面,俯瞰金角湾的坡顶,靠近雄伟的芬内尔希腊东正教学院。虽然它一直在希腊人手中,但是甚至比改为清真寺的哪些教堂改变更多。
历史
公元7世纪初,公主 Sopatra(拜占庭皇帝莫里斯之女)在君士坦丁堡第五山的山坡建起了修女院。该建筑供奉圣Eustolia.[2] 在11世纪,增建了诸圣修道院,与阿索斯山的大劳拉修道院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第四次十字军后的拉丁帝国期间,该修道院消失。
1261年,拜占庭夺回该市后,米海尔八世的舅舅以撒·杜卡斯重建了简朴的只有一层楼的修道院,供奉圣母[2]1266年,该建筑扩建,由画家Modestos装饰[3][巴列奥略王朝],。
1281年,皇帝米海尔八世的私生女、蒙古伊尔汗阿八哈的遗孀玛丽亚·帕列奥洛吉娜在阔别15年后回到君士坦丁堡。据说她重建了修女院和教堂,在此隐居直到去世。此后修院和教堂就得到“蒙古人”称号(Mouchliōtissa)[2]。修道院一直存在到帝国结束。
1453年5月29日,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当天,建筑物的周围发生希腊人对入侵的奥斯曼帝国最后拼死抵抗。因此,该堂的土耳其语名称为流血教堂(Kanlı Kilise),从金角湾通往该堂的道路仍然称为旗手坡(土耳其语:Sancaktar yokuşu),以纪念在此战死的奥斯曼旗手[4]。
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将该堂赠给法提赫清真寺的希腊建筑师阿提克·錫南的母亲。巴耶济德二世又进行确认,以表彰他的侄子建造巴耶济德二世清真寺的功劳[5]。
该堂曾数次因芬内尔区的火灾损毁(1633, 1640、1729),随后修复和扩建,失去其原有的优雅气质。[6]在十九世纪末,附近建立了一座小学校,1892年增建小钟楼。 1955年,该堂在反希腊的伊斯坦布尔大屠杀中受损,此后修复[6]。
参考
- 希腊人征服后被允许保留的另一个小教堂,柏树圣乔治堂,在1782年连同周围树木完全烧毁,1832年重建时扩建。Mamboury (1953), p. 221.
- Müller-Wiener (1977), p. 204.
- Janin (1953), p. 221.
- Mamboury (1953), p. 249.
- Van Millingen (1912), p. 276.
- Müller-Wiener (1977), p. 205.
书目
- Van Millingen, Alexander. . London: MacMillan & Co. 1912.
- Mamboury, Ernest. . Istanbul: Çituri Biraderler Basımevi. 1953.
- Janin, Raymond. . Paris: Institut Français d'Etudes Byzantines. 1953 (法语).
- Müller-Wiener, Wolfgang. . Tübingen: Wasmuth. 1977. ISBN 978-3-8030-1022-3 (德语).
- Ryder, Edmund C., , Journal of Modern Hellenism, 2010, Winter (27): 7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