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祖師

清水祖師闽南语),法號普足,俗名陳昭應(一說為陳榮祖陳昭陳應1045年—1101年),本籍福建永春,是北宋時代福建泉州安溪的高僧。由於在蓬萊山(今屬安溪縣蓬萊鎮清水巖修道,鋪橋造路,廣施醫藥,被尊稱為清水祖師,又稱蓬萊祖師麻章上人,俗稱「祖師公」,圓寂後,求雨驅蟲,屢禱屢靈,南宋宋孝宗時成為朝廷敕封的神靈,直到宋寧宗追封昭應廣惠慈濟善利大師[1],原屬於佛教禪宗的清水祖師,逐漸民間化、道教化(道教信徒稱之為「清水真人」),被安溪人視為地方最重要的守護神[2][3]。許多安溪人以種茶為業,再加上清水祖師以求雨聞名,也被視為安溪鐵觀音的保護神。另外,許多安溪人信奉的神祇,如保儀大夫、清水祖師、法主真君都被視為有保護茶葉種植的職能。隨著安溪移民來臺,清水祖師的信仰在臺灣也蓬勃發展,1994年時有清水祖師為主神的廟宇有98座,大臺北就有63座,尤其是大文山地區大臺北地區可說是清水祖師信仰最盛之地,艋舺清水巖三峽長福巖祖師廟淡水清水巖瑞芳龍巖宮,號稱「大臺北四大祖師廟」[4][5]

清水祖師
清水祖師塑像
本名陳昭應
法號普足
出生慶曆五年(1045年)(有人記農曆正月初六日是他的聖誕千秋)
北宋福建泉州安溪
圓寂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五月十三
国籍北宋
宗派臨濟宗
尊称清水祖師、蓬萊祖師、麻章上人
清水祖師
简化字

生平

清水祖師生于宋仁宗慶曆五年(1045年)正月初六日[6],福建省永春县小岵鄉(古作小姑鄉)人[6]

清水祖師七歲時,即在大雲院出家沙彌,法名普足,後來师从大静山长老「明禅师」,習經、坐禪三年,後返高泰山,劝造数十條橋梁。又移住麻章庵,多次舉辦法會,為民眾祈雨消災,無不感應,獲得檀越崇信,人称「麻章上人」。遍訪名山後,居於永春縣,以道行精嚴聞名閩南

宋神宗元豐六年(1083年),清水祖師被素仰其道行的劉公銳請到福建省安溪縣求雨,非常成功。故當地百姓極力挽留之。於是清水祖師定居安溪,而劉公銳慨然捐出大筆土地,在安溪蓬萊山張巖建庵,故又称「蓬萊祖師」。祖師見張巖之清泉不竭,便改張巖之名為清水巖。清水巖之庵本為草庵,多賴清水祖師和徒弟楊道、周明等幾度拓展,終於開拓寺宇。

劉公銳篤信佛法,不近女色,堅守梵行,不僅布施,也跟祖師有深厚的交情。祖師生前即交代劉公銳,不願意製作全身舍利。《清水祖師本傳》:「乘劉公銳至巖,祖師囑以後事,謂:『形骸外物,漆身無益』。」《清水祖師本傳》:「立(劉公銳)為檀越主,祀於岩左東軒。凡春日抬大師像下山迎香,必以公銳像配迎駕前,蓋所以報其功也。」

清水祖師熱心於公益,多次募捐款項,號召造橋鋪路,一生興建過幾十座橋樑。並且醫道高明,常常施藥救助人民。不僅閩南泉州,連人士皆相當崇敬,施主尊崇,布施極盛。明朝何喬遠閩書》:普足(清水祖師)術行建、劍、汀、漳間,檀施為盛,居巖十九年。清朝道光重纂《福建通志》:普足名重建、劍、汀、漳間,檀施為盛,居巖十九年。

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五月十三,清水祖師圓寂於清水巖,安溪縣民感激清水祖師一生的義舉,自發性地运石建造卒塔婆,供奉祖師的舍利子,名曰“真空塔”,并以沈香之木,刻祖師像,奉於清水巖殿中,而故日後奉祀清水祖師之寺剎,多名為「清水巖」,如艋舺清水巖淡水清水巖等。從此,清水祖師成為安溪縣民信仰最誠的地方神祇。政和三年(1113年),县令陈浩然作清水祖師傳[7]

功績

清水祖師的功績主要如下:

造橋:造橋鋪路,便民甚多。清水祖師於永春「勸造橋樑數十」。到了安溪,又募捐勸造通泉橋、谷口橋、汰口橋等。清水祖師一生募捐,修造幾十座橋樑,對民眾生活、行動幫助極大,自然得到民眾的感佩。

施藥:所謂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施藥活人,是極大的善舉。清水祖師以其高超之醫術,在瘴癘之氣盛行的閩南一帶,救治了不少患病的民眾,而患者無不感激、愛戴。

求雨:一般人認為,普通人不能掌握自然現象,如下雨與否,唯有神聖,方能成之。但清水祖師在世時,就已經屢次祈禱成功,讓蒼天降下甘霖,被認為有功於解決多次的旱災。也因為求雨屢次的成功,被視為神蹟,清水祖師也被賦予相當的神秘色彩。

封號

由於清水祖師圓寂後,被奉為神,不忘蒼生。多次求雨驅蟲,每禱則應,靈驗非常。地方人士上報朝廷,屢屢賜封。封號如下:

南宋孝宗隆興二年(1164年),封清水祖師為「昭應大師」。

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年),加封為「昭應慈濟大師」。

宋寧宗嘉泰元年(1201年),再加封為「昭應廣惠慈濟大師」。

宋寧宗嘉定三年(1210年),再加封為「昭應廣惠慈濟善利大師」。

從神

從神有親傳弟子楊道,周明大師二位大師,以及張、王、蘇、李四大護法。此四護法原為安溪蓬萊清水巖當地之山鬼,後被祖師公收伏在麾下。

宜蘭市光明寺將清水祖師之兩侍者稱為招應尊者、護應尊者,並裝設有大型神偶,特別的是出家人裝扮,應是楊道與周明大師。 [8]

傳說

烏面的清水祖師像,攝於台灣澎湖縣的文澳祖師廟

清水祖師又稱為「烏面祖師」的由來是生前曾被惡鬼困在山洞煙燻七日而不死,或因嘗試藥草中毒而致使面貌變為黝黑。而「落鼻祖師」名稱之由來,相傳是因為神像逢要有天災人禍變故時,鼻子會掉落作示警。 [9]

廟宇

常見廟名包含清水巖清水寺清水宮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華民國

  • 臺北市萬華區艋舺清水巖
  • 臺北市北投區大屯山清水宮
  • 臺北市信義區六張犁石泉巖
  • 臺北市大安區大安清水宮
  • 臺北市文山區景美萬慶巖
  • 臺北市文山區景美會元洞
  • 臺北市文山區景美興福巖
  • 臺北市文山區景美德芳堂
  • 新北市新店區安坑國花山玄吉寺
  • 新北市新店區廣興長福巖
  • 新北市永和區潭墘清昭宮
  • 新北市土城區頂埔永福巖
  • 新北市三峽區三峽長福巖
  • 新北市淡水區淡水清水巖
  • 新北市淡水區淡水沙崙保安廟
  • 新北市淡水區淡水興福寮真聖宮
  • 新北市瑞芳區瑞芳龍巖宮
  • 新北市三重區三重清濟宮
  • 新北市三重區北巡清聖宮
  • 基隆市七堵區友蚋清水岩
  • 桃園市蘆竹區蘆竹福隆巖
  • 新竹東區埔頂慈雲庵
  • 臺中市霧峰區霧峰祖師宮
  • 彰化縣二林鎮萬合新興宮
  • 雲林縣大埤鄉大埤箔雁岸天聖宮
  • 嘉義縣東區蘭潭清水寺
  • 嘉義縣竹崎鄉竹崎東湖仔祖師廟
  • 臺南市新市區新市社內清水宮
  • 臺南市後壁區永安堂
  • 臺南市後壁區後壁安溪寮福安寺
  • 臺南市南化區溪尾清水寺
  • 臺南市新化區新化清水寺
  • 台南市東山區碧雲寺
  • 臺南市南區四鯤鯓龍山寺
  • 臺南市中西區府城六合境清水寺
  • 臺南市東區府城八協境龍泉井
  • 臺南市佳里區佳里興震興宮
  • 臺南市安南區公親寮清水寺
  • 臺南市安南區安南中洲寮清滔嚴祖師廟
  • 臺南市善化區善化北仔店清水宮
  • 高雄市永安區維新里文興宮
  • 高雄市岡山區岡山為隨清水寺
  • 高雄市梓官區赤崁里清進宮
  • 高雄市楠梓區土庫清福寺
  • 高雄市仁武區仁武福清宮
  • 高雄市新興區文化院
  • 高雄市大社區保社甲清福寺
  • 高雄市燕巢區鳳山厝清水寺
  • 高雄市前金區前金萬興宮
  • 高雄市新興區新興大港埔祖師廟
  • 高雄市鼓山區鼓山內惟赤龍宮
  • 高雄市左營區左營洲仔清水宮
  • 屏東縣崁頂鄉崁頂力社北院廟
  • 屏東縣萬丹鄉萬丹田厝清水寺
  • 屏東縣萬丹鄉萬丹下社皮清水寺
  • 宜蘭縣宜蘭市宜蘭光明寺
  • 澎湖縣馬公市馬公文澳祖師廟

 香港

  • 香港荃灣安泰堂

 马来西亚

 泰國

 印度尼西亞

祭典

每逢舊曆正月初六清水祖師生日五月初六清水祖師得道[10],各地祖師廟常以神豬三牲祭拜清水祖師,以示崇敬,敬考清水祖師一生,為漢傳佛教禪宗得道高僧,且其在世時未見有食肉之舉,故有人認為以祭祀素果糕餅為宜,不適合以肉類葷菜奉敬。三峽祖師廟廟方解釋:神豬祭典原本不是祭祀清水祖師,原是因為三峽地區的福建安溪移民在三峽鶯歌桃園大溪開墾之際,常遭野生動物攻擊及當地原住民出草獵首,因此產生除夕殺神豬拜山靈(或山神)以求平安的習俗,後來因大年初六是祖師誕辰,便將二者合併祭祀,此習俗實際上與祖師本人無關。三峽祖師廟總務組長劉金達說:「祖師公喫素,不喫豬肉。」[11][12][13][14]

新北市淡水清水巖,每年則於農曆五月初五舉行暗訪,農曆五月初六舉行繞境,鑼鼓喧天萬人空巷,祈求掃除瘟疫,合境平安,世稱「淡水大拜拜」。2013年新北市政府已將「淡水大拜拜」,列為「無形文化資產」[15]

引用

  1. . [2018-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24).
  2. . [2020-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4).
  3. . [2022-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31).
  4. . [2015-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5. . [2018-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23).
  6. 泉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5: 第一章 人物传. ISBN 7-5004-2700-X.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9-15).
  7. 祖師生於永春縣小姑鄉,陳其姓,普足其名也。幼出家於大雲院,長結庵於高泰山,志甘槁薄,外厭繁華。聞大靜山明禪師具圓滿覺,遂往事之。道成業就,拜辭而還。師曰:“爾營以種種方便,澹足一切。”因授以法衣而囑之。曰:“非值精嚴事,不可以有此。”祖師還庵,用其師之言,乃勸造橋樑數十,以度往來。後移庵住麻章,為眾請雨,如期皆應。元豐六年,清溪大旱,便村劉氏相與謀曰:“麻章上人,道行精嚴,能感動天地。”比請而至,雨即沾足,眾情胥悅,有築室請留之願,乃於張岩山闢除菑翳,剪拂頑石,成屋數架,名之曰清水巖,延師居焉。以其年,造成通泉橋、口橋,又十年,造成汰口橋,砌洋中亭,糜費鉅萬,皆取於施者。汀、漳時人有災難,皆往禱焉,至則獲應。祖師始至,巖屋草創,凡三經營,乃稍完潔。岩東惟棗樹一株,祖師乃多植竹木,迨今成蔭。其徒弟楊道、周明,於巖隈累石為二窣堵,臨崖距壑,非人力可措手,蓋有陰相之者。劉氏有公銳者,久不茹葷,堅持梵行,祖師與之相悅。一日公銳至,輒囑以後事,仍言“形骸外物,漆身無益。”說偈訖,端然坐逝,享年六十五歲,建中靖國元年五月十三日也。
  8. . [2019-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31).
  9. 黃振良. . 金門日報. 2005-09-16 [2023-05-19] (中文(臺灣)).
  10. . [2018-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31).
  11. . [2018-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21).
  12. . [2018-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21).
  13. . [2018-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21).
  14. . [2012-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26).
  15. . [2018-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01).

书目

  • 林國平(1999):〈清水祖師信仰探索〉,《圓光佛學學報》第四期,頁217-251。
  • 辜神徹(2009):《臺灣清水祖師信仰--落鼻祖師的歷史與文化》,臺北:博揚文化。

參見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