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甯 (明朝)

蔡甯14世紀—15世紀),伯安湖廣武昌府崇陽縣[1]明朝政治人物。

生平

蔡甯是洪武年間刑部郎中蔡奎的兒子,喜歡讀書,在桃溪築館,年輕就以孝順聞名,永樂九年(1411年)中舉人,入讀國子監,曾在十六年(1418年)出使福建有聲譽,畢業後授行在交趾道監察御史[2],後曾任部郎,為政廉潔,只吃鹹菜和鹽配飯,在家中旁邊的地下種植葵芥,又和楊宗凱一樣在父母去世後廬墓,以孝順聞名,督學蔡潮為他寫下青紫聯輝詩[1][3]

引用

  1. 同治《崇陽縣志·卷七·選舉》:明舉人一百一十九人……蔡甯 以書中,有傳……已上俱辛卯科……已上永樂年……蔡甯,字伯安,父奎,洪武初歲薦,官刑部郎中。甯追父志好讀書,築館桃溪之上,自少事親以孝聞,由舉人卒業胄監,永樂十六年使閩中,綽有能聲;為部郎廉潔,常食不過虀鹽,舍旁隙地輒種葵芥,督學蔡潮為賦青紫聯輝詩。
  2. 《明宣宗章皇帝實錄·卷十六》:(宣德元年四月丁卯)擢陜西臨潼縣知縣成林、山西介休縣知縣許資、河南汝州儒學正王琦、新興縣儒學教諭陳摶、陜西韓城縣儒學教諭李昌、河南項城縣儒學訓導李貴、進士張鐸、王憲、張駿、龔遂、盧睿、焦宏、羅銓、任倫、陳炎、徐逵、張士貞、郭智、陳璉、于謙、王郁、高敏、陳璇、邵嵩、監生胡謙、包德懷、蔣彥廣、趙紳、邵宗、周皡、田富、李彛、鄭道寧、孫敏、鍾量、蔡寧、王寶、趙倫、楊鐸為監察御史。林、郁行在湖廣道,資、銓行在廣西道,琦、摶、炎、逵、彛行在河南道,昌、于謙、宗行在山西道,貴、睿、宏、胡謙行在廣東道,張鐸行在貴州道,憲、量行在江西道,駿、遂行在浙江道,任、倫、富行在四川道,士貞、德懷、彥廣、紳行在雲南道,智、寧行在交趾道,璉、寶行在山東道,高敏、璇、嵩行在福建道,趙倫、楊鐸行在陜西道,皡南京山東道,道寧、孫敏南京廣東道。
  3. 康熙《武昌府志·卷九·人物志三》:蔡寧、楊宗凱,崇陽人。居喪廬墓,以孝聞。

參考文獻

  • 同治《崇陽縣志》·卷七·選舉
  • 康熙《武昌府志》·卷九·人物志三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