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啟隆

薛啟隆—?),原名昌桂,字啟龍,又字奇龍,人稱斗六將軍廣東[1]。清代桃園一位墾戶,參與桃園開發。

生平

桃園景福宮是由薛啟隆所建

薛啟隆在兄弟4人中排行老大。朱一貴事件爆發時曾來台平亂,被加封為首府,後返回廣東[1]。乾隆二年(1737年)獲得福建總督許可,率領數百名勞工東渡來台開墾[1][2][3]。原在斗六經營,後逐漸北上發展,進入桃澗平原(今桃園)[1][2][3],斗六人感念其功績,因此樹立一塊名為「斗六將軍」的石碑[1]。乾隆六年(1741年)與凱達格蘭族霄裡社通事知母六及佃農開鑿霄裡大圳,引水自山腳泉水孔,灌溉番仔寮、三塊厝、南興莊、棋盤厝、八塊厝、山腳莊等6莊田地,使墾區發展日益興旺[1]

薛啟隆除開墾田地外,也與當地原住民以物易物。當時瘟疫橫行,其便在乾隆十年(1745年)興建景福宮。之後薛啟隆於霄裡逝世,葬於沙鹿,其牌位也被存放在景福宮後殿中[1]

軼事

薛啟隆曾於虎茅莊(今桃園)的中心地帶種植許多桃樹。乾隆十二年(1747年),其見到桃花盛開,隨風搖曳的景象十分美麗,於是此地命名為桃仔園,即今之桃園[1]

參考資料

  1. 賴澤涵、謝艾潔、劉明憲、朱立倫、黃敏恭、曾忠義、邱奕勝、陳學聖、謝小韞、吳文興、吳正牧、呂河清、邱晞傑、林熺達、廖秀年、許金用、許朝全、黃秀政、黃厚源、曾盛鴻、廖本洋、劉永和、范姜運榮 (编). . 桃園縣政府. 2010-09: 第1–2頁. ISBN 978-986-02-4369-7.
  2. 林洋港、李登輝、邱創煥、連戰、宋楚瑜、高裕仁、邵恩新、劉裕猷、陳孟鈴、陳正雄、張麗堂、林豐正、涂德錡、謝金汀、陳進興、林衡道、江慶林、謝榮聰、謝嘉梁 (编). . 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1998: 第39頁.
  3. . 國家圖書館 台灣記憶. 2003-12 [2022-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9).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