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城遗址 (南京)
薛城遗址,是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淳溪街道薛城村的一处前4300年至前3000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占地6万平方米,属马家浜文化晚期[1]。1997年被发现[2],2002年成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3],2013年成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4]。
薛城遗址 |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 |
所在 | 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淳溪街道薛城村 |
分类 | 古遗址 |
时代 | 新石器时代 |
编号 | 7-0140 |
登录 | 2013年5月 |
历史
1997年8月3日,濮阳康京发现有人售卖石斧、石锛等新石器时代物品,借此在镇卫生院的工地上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遗址。1997年9月,南京市博物馆和高淳县文保所组成联合考古队,进行抢救性发掘,在100平方米的遗址中挖掘出115具前4000年至前3500年的古人遗骨[2],以及玉器、陶器、磨制石器等400余件文物,和鱼骨、贝壳动物骨骸等人类生活遗存物[3]。
1997年,薛城遗址被评为高淳县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评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3],2008年开始展出文物[2],2012年列入南京市重点文化遗产保护工程[5],2013年成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4]。
遗址及文物
薛城遗址距地表约0.8米至1.5米之间[3],地层从上到下分为黑色耕土层、灰褐色墓葬层、居址文化层、黄色生土层和红色生土层。墓葬层为氏族墓地,男女分区,男性多葬于东侧,女性多葬于西侧,女性偏多,单人仰身直肢葬较多,有少量二次葬、俯身葬和侧身曲肢葬。在墓葬层发现较多蓼属和蕨属等水生植物花粉,表明遗址距湖较近,水域面积较大,气候湿润。居址层为前4300年至前4000年的两座先民居址[2],为前堂后室的半地穴浅坑式建筑[6]。在居址层发现大量炭屑,说明居民常年用火。生土层发现蒿属和藜属植物,表明当时气候干燥。因此,薛城遗址前期湿润,后因气候趋于寒冷,先民移居他处[1]。
根据对遗址出土的文物分析,薛城遗址先民依湖而居,以捕鱼为生[6][7],也有人栽培粳稻[8]。居民已可以在陶鼎中烹饪食物[4]。
参考资料
- 张芸等. . 地质论评. 2001, 47 (5) [2018-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12).
- . www.china.com.cn. [2018-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12).
- . news.sina.com.cn. [2018-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1).
- . www.chinanews.com. [2018-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12).
- . js.people.com.cn. [2018-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8).
- . news.sohu.com. [2018-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6).
- . jiangsu.sina.com.cn. [2018-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12).
- 王才林; 周裕兴; 王志高; 张金喜. . 农业考古. 2002, (3) [2018-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12).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