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語白話文

吳語白話文(另稱吳白蘇白)是一種以吳語口語為語法和詞彙基礎、以漢字為書寫文字的漢語書寫體系,為漢語白話文之一。

吳語白話文興起於明代中期,當時江浙地區商業化興起,蘇州成爲江浙經濟中心。蘇州話爲代表的吳語,開始通行於江浙。經濟的發展促使文化繁盛,需要有一種統一的白話作爲通行語。而在書寫方面,多數商賈沒有受到過系統的文言教育,因此蘇州話成爲了江浙地區的強勢方言和書面語,後人多用“蘇白”來代指吳語。

最早提到苏白的是明代文献《广志绎》。该文了记载当时南直隶的镇江、常州、苏州、松江4府和浙江省,這個地區方言之间有一定差异,采用苏白作为通行语在江浙地区不同县域交流。蘇白的代表音,一般來說是蘇州城北陸慕鎮的口音。和其他地區一樣,戲曲、曲藝的強調和讀音,傳播較爲廣,因此往往會成爲代表音。《吴县志》有相关记载“光裕之音出陆墓”。光裕社的評彈在江浙地區有較大影響力。而評彈發音有嚴謹的規則,又傳播較廣,因此逐步以光裕音爲代表。

太平天國運動之後,蘇州城市遭到破壞,上海因爲西方勢力得到保存,因此上海話影響力逐步提升,成爲江浙地區的強勢方言和書面語。但是介於蘇白仍然有一定影響力,故當時仍然以“蘇白”爲名,或者稱“上海蘇白”加以區分。之後,越劇的流行,又導致嵊州話在江浙地區流行,建國初期浙江省電臺曾經以嵊州話對全省進行廣播。

新文化運動興起之後,京白作爲國語,地位逐漸提高,蘇白影響力減弱。普通話推行之後,以京白爲基礎音的普通話取代了蘇白在江浙的通行語的地位。

代表文學作品

清初

豆棚閒話

清中期

彈詞腳本“沈氏四种”(《报恩缘》、《才人福》、《文星榜》、《伏虎韬》)

清末民初

何典》、《海上花列傳》、《海天鴻雪記》、《九尾龜》、《九尾狐》、《吳歌甲集》、《吳歌乙集》

近代

朱瘦菊的《歇浦潮》、張恨水的《啼笑姻緣》、秦瘦鵑的《秋海棠》

當代

王小鷹的長篇小說《長街行》

參考文獻

1. [明]王士性.广志绎:中华书局,1997

2. 詹一先 .吴县志: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4

3. [宋] 陈彭年.宋本广韵: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4. 张志云.国家意志与社会选择--洪武正韵在明代的实际功用:中国典籍与文化,2006

5. 王卫平.明清时期江南城市史研究——以苏州为中心:人民出版社,1992

6. 李德甫.明代人口与经济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7. 曹树基.中国人口史(清时期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3

8. 李军.《乡音字类》所反映的十九世纪中叶苏州话读书音:方言,2008

9. 游汝杰.上海话在吴语分区上的地位——兼论上海话的混合方言性质:方言,2006

10. 江南普通音编委.江南普通音注音符号挂图:华东人民出版社,1952

參見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