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餅

蚊餅齊切瓦語),有時誤譯為蚊子漢堡烏蠅餅,是東非的一種食物,將食用幽蚊()或其他種類的蚊蚋成蟲壓製成肉餅之後煎食。有些來源宣稱是使用蜉蝣目的一種細蜉或甚至蚊子蒼蠅製成,但學者考據後認為主要成份應該是幽蚊[1]

製作

馬拉威湖上的大群食用幽蚊。

馬拉威坦尚尼亞莫三比克烏干達等地的淡水湖,會不定期爆發大量的幽蚊,佔據所有表面,數公里外可見一片黑雲。湖邊的居民用沾了水或油的鍋子在空中揮舞沾住幽蚊,然後壓成餅在鍋子中用油或鹽水煎熟。一塊餅內有數十萬隻蚊蚋。煎好可以直接食用;若煎得較乾,也可以長時間保存。乾燥的蚊餅可以和蕃茄為底的醬汁一起煮,搭配米飯或烏咖哩食用。[2][1][3][4]

食用價值

蚊餅在原產地是很受歡迎的美食[5][3]。蛋白質含量極高,是牛肉餅的七倍[3],並且也含有大量的鈣和鐵[1]。據一些外地人的說法,味道類似魚子醬或鹽烤蝗蟲[1][6],但也有網友宣稱沒有味道[7]

外界接觸

19世記的蘇格蘭探險家戴维·利文斯通是首位紀錄此食物的西方人[2]倫敦自然史博物館從的收藏中也有蚊餅[1],取得於1903年。食用幽蚊的種小名為(可食),顯示1930年英國昆蟲學家艾德華斯在命名時也知道它可以食用[1]

參考資料

  1. Gene R. De Foliart. . (PDF). [2020-12-1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9-06).
  2. Broza M. . . Springer. 2004. doi:10.1007/0-306-48380-7_2668. |city=被忽略 (帮助)
  3. Philip Dalton, Robert Pilley. . BBC. 2009 [2020-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5).
  4. Gates, Stefan. .
  5. Berenbaum, May. .
  6. Morris, B. (2004). Insects and Human Life, pp. 73—76. ISBN 1-84520-075-6
  7. . Fox News. 2015-07-27 [2020-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8).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