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洲
歷史
1944年7月,正值香港日佔時期,從事魚類買賣的黎金成到螺洲一行,見有約400名難民逗留在島上,均是被日本憲兵用2艘船載到此島放逐後離去,任由難民自生自滅。由於螺洲島上沒有民居亦沒有任何生產,屬不適合人類居住的荒島,因此難民被帶到此處只有死路一條。據後來螺洲對岸鶴咀居民稱,時常聽見從螺洲順風吹來的慘叫聲。當村民到島上時,則見骸骨處處,滿目瘡痍,造成空前恐怖之景象。約400名死者的死因多為餓死或游水逃生時溺斃,島上亦曾發生人食人慘劇。[1]
最近發展
2011年,此島曾被政府列為可能開發之新土地資源之一,開發方案包括把島上填海。此方案被否决。政府研究報告指,螺洲填海影響『江豚棲息地、海岸保護區、 蒲台島的盧文氏樹蛙、罕有植物及雀島、蒲台西面、螺洲南面、螺洲門及宋崗等的主要珊瑚區。任何接駁及支援填海區往螺洲(及/或其他地方)的交通基建,都可能對區內的水流及水質造成潛在影響。』報告亦指,『整個選址位處魚類培殖及產卵區,並侵佔產量相對較高的成魚生產區。選址亦可能造成景觀及視覺影響,包括損害沿岸海域、自然海岸線及植被等景觀資源。』[2]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