蠱戮金屬
蠱戮金屬(英語:,又譯為律動金屬),也稱為後鞭金(post-thrash)或新鞭金(neo-thrash)是重金屬音樂中的一個子流派。通常被用來描述豹、強諫者和機械頭這類樂團的音樂風格[4]。蠱戮金屬大多演奏中板的鞭擊金屬即興重覆段,強調音樂力道和富有律動感的切分音[5]。吉他手通常彈奏低的切分音強力和弦與中等速度的吉他獨奏,有時會使用悶音技巧。音色通常較厚重、增強高頻與低頻的音量與失真效果,使音樂更有重量感。他們經常透過電晶體音箱來製造不對稱的諧和音,有時也使用真空管音箱。貝斯手也普遍使用失真效果,與大部分重金屬音樂相同,蠱戮金屬的貝斯聲線通常跟著節奏吉他的即興重覆段行進,有時也會為吉他即興重覆段或間奏開場。主唱風格則經常混合鞭擊金屬的吶喊、硬核龐克的吼腔、清腔和死亡金屬的死腔。鼓手通常是雙大鼓,強調如浪潮一般的連踩大鼓,但並非極端金屬所使用的疾踩。有一部分喜好節奏變換的樂團會運用不尋常的節奏以及複節奏。
蠱戮金屬 | |
---|---|
風格起源 | |
文化起源 | 1990年代初期的美國德州 |
典型樂器 | |
衍生形式 | 新金屬[3] |
其他主題 | |
|
特徵和起源
瑞士作家伊恩·克里斯蒂在他的書《野獸之聲:重金屬完全甩頭史》裡面認為,美國密蘇里州樂團國王十字是蠱戮金屬的起源,他們1988年的首張錄音室專輯《逃離這死寂的星球》影響了蠱戮金屬誕生,開始在吉他第6弦上降調[2]。德州樂團豹在1990年發行了第五張錄音室專輯《地獄牛仔》,美國線上音樂資料庫Allmusic認為它對蠱戮金屬具有「開創性」和「定義風格藍圖」的意義[6]。伊恩·克里斯蒂也認為,巴西樂團神碑的第五張錄音室專輯《混亂紀元》和豹將死亡金屬的特徵帶回鞭擊金屬,影響了後來的音樂發展[2]。路易斯安那州樂團強諫者1990年的首張錄音室專輯《梵諦岡大屠殺》和《地獄牛仔》同年發行,也被認為是第一波蠱戮金屬專輯之一。蠱戮金屬已經結合鞭擊金屬和跨界鞭擊金屬[1]。紐約刺穿樂團的湯米·維克多表示,蠱戮金屬的音樂態度是源自於玩硬核龐克的壞頭殼樂團[7]。蠱戮金屬大多是將吉它降弦後,演奏鞭擊金屬特徵的即興重覆段。如同前衛金屬一樣,這種風格非常注重金屬樂裡節奏的一面,主要是許多不規則的拍號和非典型的複節奏。主唱的歌聲通常都是在吶喊而不是真的在「唱歌」,採用吼腔和死腔為主,清腔很少出現。
代表樂團
蠱戮金屬的代表性樂團包括機械頭[8]、豹、強諫者[4]、蒼白殭屍、恐懼工廠、國王十字、上帝羔羊[9]、神碑[10][11]、飛靈樂團[12]、卡佬陰謀、哥斯拉樂團[13][14]、喪家之犬[15]、永不超生[16]、拜占庭[17]、約翰·布希時期的炭疽樂團[9]、拾荒靈魂[18]、德州嬉皮聯盟及五指死拳[19]。1993年殲滅者樂團改簽走鵑唱片,該唱片公司開始推廣蠱戮金屬[20]。在1990年,蠱戮金屬有時用來描述那些受到放克音樂影響的另類金屬樂團,例如加州樂團主教[21]與洛杉磯樂團珍的嗜好[22]。
對其他類型的影響
開拓蠱戮金屬的樂團例如豹(成立初期是華麗金屬和速度金屬)[5][6]與神碑(成立初期是速度金屬與死亡金屬)[10],他們為1990年代出現的新金屬奠定了基礎,到了2000年代影響到金屬核的誕生[23][24][25]。新金屬是另類金屬下的子流派[23],他們除了融入嘻哈、饒舌和唱盤等非金屬樂元素[26],也擷取了降弦即興重覆段和蠱戮金屬的律動節奏[3],但是新金屬的吉他獨奏和複雜撥弦極少[27]。金屬核則強調一般的重金屬音樂特徵,以及節奏較慢的強烈分解聯奏段落[28],這樣有利於現場表演時刺激觀眾進行衝撞[29]。
參考資料
- Jaffer, Dave. . Hour Community. [2010-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05).
- Christe, : 第264頁, 2003,
As close to death metal as any other gold-selling record before it, Chaos A.D. stripped down Sepultura's sound into a coarse metallic loop. The CD sold half a million copies, and alongside Pantera the band forged a streetwise, death-derived groove metal that inspired an upcoming generation of mavens in the 1990s.
- Tompkins, Joseph. . Cinema Journal. 2009, 49 (1) [2021-05-15]. doi:10.1353/cj.0.015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3).
- Simmonds, Jeremy. . Chicago Review Press. 2008: 第535頁. ISBN 978-1-55652-754-8.
- . About.com. [2012-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03).
- Rivadavia, Eduardo. . Allmusic. [2010-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03).
- Ramirez, Carlos. . Noisecreep. [2010-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17).
- Rivadavia, Eduardo. . Allmusic. [2012-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21).
- Freeman, Phil. . Allmusic. [2011-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02).
- Marsicano, Dan. . About.com. [2012-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16).
- Cooper, Lana. . PopMatters. [2012-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18).
- Rivadavia, Eduardo. . Allmusic. [2012-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8).
- Freeman, Phil. . Allmusic. [2010-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21).
- Rivadavia, Eduardo. . Allmusic. [2012-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21).
- Freeman, Phil. . Allmusic. [2012-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21).
- . Encyclopaedia Metallum. [2012-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3).
- Lee, Cosmo. . Allmusic. [2012-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14).
- Jurek, Thom. . Allmusic. [2012-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04).
- Mihai, Andrei. . [2016-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1).
- Sciarretto, Ami. . Noisecreep. [2012-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02).
- . MTV. 1999-10-21 [2013-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03).
- Mullen, Brendan. . Da Capo Press. 2005.
- . Allmusic. [2012-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23).
- . MTV. [2012-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13).
- . MTV. [2012-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21).
- . About.com. [2012-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5).
- Pieslak, Jonathan. . Popular Music. 2008, 27: 第35–52頁 [2017-06-09]. doi:10.1017/S026114300800145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8).
- Tom Breihan(2006-10-11). "Status Ain't Hood". "Live: Trivium, the Jackson 5 of Underground Metal"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The Village Voice. Daily Voice. [2012-05-18]. "The best part of every metalcore song is the breakdown, the part where the drums drop out and the guitars slow their frantic gallop to a devastating, precise crunch-riff and everyone in the moshpit goes extra nuts."
- Blush, : 第193頁, 2006,
Howie Abrams (NYHC scene): Mosh style was slower, very tribal – like a Reggae beat adapted to Hardcore. (...) It was an outbreak of dancing with a mid-tempo beat driven by floor tom and snare.
參考書籍
- 伊恩·克里斯蒂(2003年). 《野獸之聲:重金屬完全甩頭史》. 哈潑柯林斯. ISBN 0-380-81127-8.
- 史提芬·布拉許(2006年). 《美國硬核:一個族群的歷史》. 野性之家. ISBN 0-922915-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