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
《我願意為妳朗讀》(德語:Der Vorleser、英語:The Reader)是德國法律教授和法官本哈德·施林克於1995年撰寫的小說。本書是第一本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榜的德語書籍[1]。本書1995年在德國出版,1997年由卡露·布朗·珍妮維(Carol Brown Janeway)所翻譯的英語版本於美國發行。
我願意為妳朗讀 | |
---|---|
原名 | |
作者 | 本哈德·施林克 |
译者 | 張寧恩(繁體中文); 钱定平(简体) |
类型 | 小說 |
语言 | 德語 |
故事时代背景 | 20世纪 |
發行 | |
出版机构 | 皇冠文化(繁體); 译林出版社(简体) |
出版時間 | 1995年 |
出版地點 | 德國 |
中譯本出版日期 | 2000年2月26日(皇冠) |
媒介 | 印刷品(平裝) |
页数 | 192頁(皇冠) |
所获奖项 | Hans Fallada Prize[*]、儒尔·巴泰庸外国文学奖[*]、Evangelischer Buchpreis[*]、Eeva Joenpelto Prize[*] |
规范控制 | |
ISBN | ISBN 957-33-1700-1(皇冠) |
OCLC | 13843211 |
2008年电影《生死朗读》即根据本书改编。
這個故事是個類比, 比喻德國二戰後的世代在理解猶太人大屠殺所面臨的困境。露絲·富蘭克林寫道:這本書特別針對的世代是貝托爾特·布萊希特所稱的「後人」(德語:Nachgeborenen)。
《我願意為妳朗讀》一書是屬於“反思历史”的文類,“反思历史”這類作品主要內容都是關於面對過去時所面臨的矛盾與掙扎。《我願意為妳朗讀》探討戰後的世代該如何面對戰爭時期參與或目睹各種暴行的世代。隨著二戰時期的受害者以及目擊者的消亡,那些血淋淋的記憶也漸漸淡去,因此20世紀末及21世紀初,猶太人大屠殺的文學作品越發探討這類的問題。
《我願意為妳朗讀》在各地廣受好評,榮獲許多獎項。德國《明鏡》周刊評論此書堪稱繼君特·格拉斯的《鐵皮鼓》後最為成功的德國文學作品。《我願意為妳朗讀》在德國熱銷50萬冊,並在2007年的一次電視民調上,被德國讀者選為百名榜上最喜愛的書籍當中的第14名。此書在1998年榮獲德國的文學獎 Hans Fallada Prize,也成為史上第一部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榜的德國文學[2]。
參考
- 《朗读者》,钱定平译,译林出版社
- Bernhard Schlink; 徐林克譯. . 台灣: 皇冠. 2000-02-26. ISBN 9573317001.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