讙頭國
讙頭國,又稱作讙朱國、讙兜國、歡兜國、驩兜國、驩頭國、丹朱國,是《淮南子》所記海外三十六國之一,其民稱作讙頭國民[1]、驩頭人,位於畢方的東方、厭火國的北方或是西方[2],其人為半人半鳥,頭部為人,長著鳥喙與鳥翅膀,不能飛行,用翅膀扶著當作拐杖來行走,利用鳥喙在海邊捕食魚蝦,常以芑、苣、穋、楊為食物[3]。
記載
讙頭、讙朱、驩兜皆為堯子丹朱之異名(一說驩兜為堯臣),傳說丹朱為人狠惡而頑凶,所以堯禪讓給舜,並將丹朱放逐至南方的丹水作諸侯,後因丹朱謀反失敗而投海而亡[4][5],靈魂化作鴸鳥[6]。其子孫在南海建立讙頭國。 在《山海經·海外南經》[7][8]、《大荒南經》[9]以及《鏡花緣》[10]中有所記載。
註釋
- 《淮南子·卷四·墬形訓》:「自西南至東南方,結胸民、羽民、歡頭國民、裸國民、三苗民、交股民、不死民、穿胸民、反舌民、豕喙民、鑿齒民、三頭民、修臂民。」
- 《山海經·海外南經》:「厭火國在其國南,獸身黑色,生火出其口中。一曰在讙朱東。」
- 《神異經·南荒經》:「南方有犬,人面鳥喙而有翼,手足扶翼而行,食海中魚。有翼不足以飛,一名𩿊兜。《書》曰:放𩿊兜於崇山。一名驩兜。為人狠惡,不畏風雨,禽獸犯死乃休耳。」
- 郭璞云:「讙兜,堯臣,有罪,自投南海而死。帝憐之,使其子居南海而祠之。畫亦似仙人也。」
- 《博物志·卷二·外國》:「驩兜國,其民盡似仙人。帝堯司徒。驩兜民,常捕海島中,人面鳥口,去南國萬六千里,盡似仙人也。」
- 《山海經·南次二經》:「有鳥焉,其狀如鴟而人手,其音如痺,其名曰鴸鳥,其名自號也,見則其縣多放士。」
- 《山海經·海外南經》:「讙頭國在其南,其為人人面有翼,鳥喙,方捕魚。一曰在畢方東。或曰讙朱國。」
- 郭璞《山海經圖讚》:「讙國鳥喙,行則杖羽。潛于海濱,維食祖(一作䄫)秬。實維嘉榖,所謂濡黍。」
- 《山海經·大荒南經》:「有人焉,鳥喙,有翼,方捕魚于海。大荒之中,有人名曰驩頭。鯀妻士敬,士敬子曰炎融,生驩頭。驩頭人面鳥喙,有翼,食海中魚,杖翼而行。維宜芑苣,穋楊是食。有驩頭之國。」
- 《鏡花緣·第三十八回》:「一個大頭、三個身驅的,名叫三身國。三身對面有個身有雙翼、人面鳥嘴的,名叫歡兜國。」
參考書目
- 馬昌儀《古本山海經圖說》(下冊) 蓋亞出版社 2009年 ISBN 978-9-8668-1599-7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