詭辯
诡辩(英語:), 也称为诡辩术(英語:),可以表达为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定义:在现代,诡辩是一个用于欺骗别人的混淆或不合逻辑的论点,也就是外表上、形式上好像是运用正确的推理手段,实际上违反逻辑规律,做出似是而非的推理[1] 。在古希腊,诡辩士(Sophist)们是一群哲学和修辞学的教师,以挣钱为目的。亚里士多德在《辨谬篇》的第二章提到:“诡辩者的艺术式只有智慧的表象,没有真实的智慧,诡辩者是通过看起来有智慧但不真有智慧的方式来赚钱的人”。[2]
诡辩(Sophism)一词源出希臘語:。诡辩这一学派与苏格拉底及柏拉图同时。柏拉图曾多次指责诡辩家们爲“恶人”。他们中很多为了自己利益而不遵从清晰原则。他们欲以授业来赚钱,看重特权及名声,善于修辞。他们中最具影响力的是色雷斯的普罗泰戈拉[3]。
诡辩术与辩证法的区分
诡辩术(Sophistry)与辩证法(Dialectics)有相似和不同之处[4] :
- 相似处:辩证法[5],针对已经给出的论证,从普遍接受前提出发的,推理出与已给定论的矛盾。诡辩术也是如此[6] 。
- 不同之处:诡辩术在主观方面以欺骗为目的[1],客观上在论证中故意引入违背逻辑的谬论(Fallacy),做出有欺骗性的似是而非的推理和论证。 而辩证法主观方面没有以欺骗为目的,客观上尽力避免违背逻辑的谬论(Fallacy)。
将诡辩装扮成辩证法的情况,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以至于有时有关社区会觉得这些诡辩是辩证法[1]。 人们公正和正义感因此被侵蚀, 没有意识到这种做法带来的负面影响 [7]。
參考文獻
- . [2021-06-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6).
- Aristotle; Translated by W. A. Pickard-Cambridge. . [2020-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5).
- Moral Reasoning, Rediscovering the ethical tradition ISBN 978-0-19-542561-1
- .
- . [2021-06-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8).
- . [2021-06-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6).
- . [2021-06-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30).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