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利克斯·施泰纳

费利克斯·馬丁·尤利烏斯·施泰纳德語:1896年5月23日—1966年5月12日),又常译作施坦纳、施坦因纳,德國軍官,同時亦是納粹德國的一名納粹黨員,曾任親衛隊上级集團領袖武裝親衛隊上將。他曾參與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並獲授橡葉佩劍騎士鐵十字勳章。武裝親衛隊原本只是納粹黨親衛隊的武裝支隊,在他與保羅·豪塞爾的發展及改編下,成為了納粹德國的一支多種族多國籍的軍事單位,對此他功勞不少[1]

费利克斯·施泰纳
出生(1896-05-23)1896年5月23日
 德意志帝國普魯士王國東普魯士省斯塔盧波嫰(今俄羅斯聯邦加里寧格勒州涅斯捷羅夫
逝世1966年5月12日(1966歲—05—12)(69歲)
 西德巴伐利亞慕尼黑
效命 德意志帝國(至1918年)
 魏瑪共和國(至1933年)
 納粹德國
军种 普魯士皇家陸軍
自由軍團
威瑪防衛軍
衝鋒隊
親衛隊
武裝親衛隊
服役年份1914年至1945年
军衔 親衛隊上级集團領袖及武裝親衛隊上將
统率親衛隊大德意志師
親衛隊日耳曼尼亞師
親衛隊第5裝甲師
親衛隊第3裝甲軍
参与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
获得勋章橡葉佩劍騎士鐵十字勳章

海因里希·希姆萊選擇了施泰纳去創建並指揮一個新的精英裝甲師團,親衛隊第5裝甲師“維京”。他在1943年升任親衛隊第3(日耳曼)裝甲軍的司令。施泰纳於1945年1月28日被任命為親衛隊第11裝甲軍的司令,是新建的特設柏林守衛陣營的一部份,負責阻止蘇聯軍隊橫越維斯杜拉河

施泰纳在柏林戰役期間的4月21日被任命為施泰纳分队的司令,而阿道夫·希特勒則命令施泰纳從城北進攻,用鉗形攻勢包圍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2]。然而,他部隊的人數是敵軍的十分之一,而且疲憊不堪,因此施泰纳明確地聲明他沒有反攻的能力[2]。這項決定使得希特勒在元首地堡於4月22日的每日軍情會議中含着淚大發雷霆[3]

施泰纳在德國投降後被囚禁,並在紐倫堡審判中被指控。但法庭撤銷了對他戰爭罪的所有起訴,並於1948年釋放了他。他之後繼續住在德國,寫了幾本書,並參與組織對武裝親衛隊前隊員的支援工作。他於1966年5月12日逝世。而他一生中都從未結婚。

流行文化

在電影《》中,还原了希特拉在得知施泰纳没有進攻後大發雷霆的情节(“元首的憤怒”)。這段场景被作为恶搞的素材广泛运用。

另見

參考資料

注釋

  1. Bender, Roger James; Taylor, Hugh Page. . R. James Bender Publishing. 1971: 23.
  2. Beevor 2002,第310–312頁
  3. Ziemke p. 89

參考文獻

  • Beevor, Antony. . Penguin Books. 2002. ISBN 0-670-88695-5 (英语).
  • Berger, Florian. [With Oak Leaves and Swords. The Highest Decorated Soldiers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Vienna, Austria: Selbstverlag Florian Berger. 1999. ISBN 978-3-9501307-0-6 (德语).
  • Fellgiebel, Walther-Peer. [The Bearers of the Knight's Cross of the Iron Cross 1939–1945 — The Owners of the Highest Award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of all Wehrmacht Branches]. Friedberg, Germany: Podzun-Pallas. 2000. ISBN 978-3-7909-0284-6 (德语).
  • Krätschmer, Ernst-Günther. [The Knight's Cross Bearers of the Waffen-SS]. Coburg, Germany: Nation Europa Verlag. 1999. ISBN 978-3-920677-43-9 (德语).
  • Patzwall, Klaus D.; Scherzer, Veit. [The German Cross 1941 – 1945 History and Recipients Volume 2]. Norderstedt, Germany: Verlag Klaus D. Patzwall. 2001. ISBN 978-3-931533-45-8 (德语).
  • Schaulen, Fritjof. [Oak Leaves Bearers 1940 – 1945 Contemporary History in Color III Radusch – Zwernemann]. Selent, Germany: Pour le Mérite. 2005. ISBN 978-3-932381-22-5 (德语).
  • Scherzer, Veit. [The Knight's Cross Bearers 1939–1945 The Holders of the Knight's Cross of the Iron Cross 1939 by Army, Air Force, Navy, Waffen-SS, Volkssturm and Allied Forces with Germany According to the Documents of the Federal Archives]. Jena, Germany: Scherzers Miltaer-Verlag. 2007. ISBN 978-3-938845-17-2 (德语).
  • Thomas, Franz. [The Oak Leaves Bearers 1939–1945 Volume 2: L–Z]. Osnabrück, Germany: Biblio-Verlag. 1998. ISBN 978-3-7648-2300-9 (德语).
  • Williamson, Gordon (March 1994). The SS: Hitler's Instrument of Terror: The Full Story From Street Fighters to the Waffen-SS - Motorbooks International. ISBN 0-87938-905-2, ISBN 978-0-87938-905-5. (英文)
  • Ziemke, Earl F (1969). Battle For Berlin: End Of The Third Reich, NY: Ballantine Books, London: Macdomald & Co. (英文)
  • [The Wehrmacht Reports 1939–1945 Volume 3, 1 January 1944 to 9 May 1945]. München, Germany: Deutscher Taschenbuch Verlag GmbH & Co. KG. 1985. ISBN 978-3-423-05944-2 (德语).

延伸閱讀

  • Trevor-Roper, Hugh, , New York: G.P. Putnam's Sons, 1978, ISBN 0-399-12116-1. (英文)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