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索
情节
1979年夏季某日,赖索坐在电视机前,看到他以前的偶象韩志远先生出席访谈节目,引发回忆。日据时代的末期,他渡过了贫困的童年。日本投降后,家里仍然穷困不堪,但父母咬牙拼命让他受了中等教育。青年时,他对政治产生兴趣,崇拜上了韩先生。在韩的煽动下参加了台独的活动,为其散发传单,结果被判10年监禁。在狱中,他不但常与其他囚犯斗殴,还打小报告。而韩看到政治情势紧张则逃亡日本去逍遥,等到局势缓和才回国。赖索30岁出狱,靠大哥在果酱厂得了个职位,混混沌沌过日子。之后由于一肥胖烂俗的女子结婚,还生了三个孩子。他折腾着去见韩先生,发现对方已经不认识自己,韩不但感谢政府“宽大”,还说自己是接受中共统战分子的煽动才主张台湾“解放”,独立自治……
写作技巧和主题
小说运用意识流的手法,蒙太奇式的剪接让人于断层中求意义,而且适应所反映的时代。小说受到索尔·贝娄作品《赫索格》的影响。赖索代表小人物,也代表革命者,结果最后信仰破灭。韩先生式的正义神话在小说发表后不断上演,体现了作品的预言性[2]。
参考
- 徐乃翔. 台湾新文学辞典 1919-1986. 成都市: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9.10. p644
- 刘中树,张福贵,白杨主编. 世界华文文学的新世纪 第十四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 长春市: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6. p94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