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麂

赤麂學名:),又称印度麂,属鹿科麂属,目前可分15個亞種

赤麂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偶蹄目 Artiodactyla
科: 鹿科 Cervidae
属: 麂屬 Muntiacus
种:
赤麂 M. muntjak
二名法
Muntiacus muntjak

特征

赤麂是一種体型较大的类,体长1~1.2米,肩高50~55厘米。雄麂有小角,角冠基部分出一小枝,角柄前方有一黑色纵纹。長有突出上顎的犬齒,每年會脫角及重長;雌性無角。

赤麂眼下長有发达的眶下香腺,额腺较长,會分泌香油用以標示領域。

習性

赤麂性格溫馴細膽,受驚或遇到危險時會發出如狗吠的聲音,所以又有吠鹿(Barking Deer)的稱呼。除了交配季節外,牠們一般獨居,但也有少數群居,甚至與其他大型動物一齊進食。緬甸蟒蛇是赤麂的主要天敵。

赤麂為植食性動物,主要以野果及幼葉為食糧,有時會捕捉昆蟲來吃。

分佈

赤麂主要分佈於印度東南亞華南地區。

亞種

這是15個亞種:

與山羌的分別

許多人會將赤麂與山羌混淆,甚至誤將兩者視為同一種動物,但分類學家將黃麂和赤麂歸為同屬不同種。兩者外形很相似,山羌身形較小,膚色由黃色至棕色都有;赤麂身形較龐大,一般呈紅棕色。在2006年香港漁護署做大型普查,才發現在港的所謂「山羌」,全部是赤麂。[1] [2]

資料來源

  1. http://hk.myblog.yahoo.com/littlematch2048/article?mid=19237&fid=-1&action=next%5B%5D
  2. . [2008-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4-25).
  • 《模糊的腳印》,ISBN 962-86308-2-2
  • 《香港陸上哺乳動物圖鑑》,ISBN 978-988-211-331-2,ISBN 988-211-331-1

參見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