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迴路列車

超迴路列車英語:),又稱超級高鐵,是一種能在真空管中,高速運輸系統乘客或是貨物概念的總稱,有著比火車和飛機更快的速度,並且使用能源更低。目前該科技還處於研發階段。[1][2][3]這套系統的運輸艙運行於減壓、近真空的管路中,在磁懸浮原理的軌道中行駛,運輸艙則使用線性感應馬達空氣壓縮機推進,因此能大幅降低阻力,期望能使列車加速達每小時1080公里(670英里)。[4]

Hyperloop One XP-1型试验车

企業家伊隆·馬斯克及其所屬的SpaceX公司於2012年重新提出新構想,Hyperloop原預定在美國建造,有感於北加州高速鐵路的工程緩慢,且造價昂貴。超迴路列車白皮書(Hyperloop Alpha)初步概念設計由Tesla及SpaceX二公司的工程師共同完成,而其設計文件最初是發佈在Tesla and SpaceX公司的部落格上,並最終在2013年8月向大眾公開。此版本的Hyperloop被稱之為Hyperloop alpha,其中記載了僅供載客的版本造價為60億美元,而能同時提供載客和車輛運輸的版本造價則為75億美元,也就是指說只有高速鐵路的十分之一。多位運輸工程師在2013年對規劃中的加州路線預算提出質疑,評估建設的規模和科技的不確定風險後,質疑者認為預算總金額過低且不切實際。超迴路列車在技術和經濟上的可行性並未有前例可實證,且仍有許多爭論[5][6][7][8]

初期設計文件中規劃了一條概念路線,以洛杉磯區域為起點,開往舊金山灣區,大部分的路線與5號州際公路平行。初步分析顯示此路線旅程的總運行時間為35分鐘,路線總長354-英里(570-,列車平均時速為598英里每小時(962每小時),最高時速則為760英里每小時(1,220每小時)

2015年10月下旬,超级高铁有限公司(HTT)[9]正式宣佈將在2016年初開始第一階段的工程,將在舊金山至洛杉磯間的中段位置,加利福尼亞州金斯郡境內建造一段耗資60億美元、可運行的正式軌道。

歷史

於1799年真空管道高速交通此構想首次被提出,在1904年由伍斯特理工學院的一年級生羅伯特·戈達德發明 [10]

馬斯克於2012年7月在加利福尼亞州聖塔莫尼卡舉行的 PandoDaily 活動中,首次提到他正在構想“第五種交通方式”,其稱之為 Hyperloop。此高速運輸方式具有以下特點:不受天氣影響、不會有碰撞事件產生、速度是飛機的兩倍、低功耗以及可供 24 小時運行的儲能系統。 [11] 選擇Hyperloop這個名字是因為它會循環運行。馬斯克推測經過改善,之後將能夠以高超音速行駛 [12]。 2013年5月,馬斯克將他的 Hyperloop 比作“協和飛機軌道炮氣墊球桌之間的交叉點” [13]

從2012年底到2013年8月,來自特斯拉和 SpaceX 的一組工程師致力於為馬斯克的Hyperloop進行概念建模 [14]。 Tesla和SpaceX的部落格中發布了一個早期的系統概念模型,該模型描述了Hyperloop系統的可行設計、功能、路徑和成本 [3] [15]。 根據設計,吊艙將使用線性電動機逐漸加速至巡航速度,並透過高架橋或是地下隧道的形式在空氣軸承的軌道上滑行,以避免平交道口此潛在危險。一個理想的超級高鐵系統將比現有的大眾運輸方式更節能、更安靜、更自主 [16] [17]。 馬斯克還接受反饋,“看看人們是否能找到改進它的方法”。 Hyperloop Alpha 首先被推出作為開源設計 [18]。 2017年4月4日,SpaceX 獲得了“HYPERLOOP”的商標,其適用於“貨物高速運輸隧道” [19] [20]

2015年6月,SpaceX 宣布將在霍桑建造一條1英里長(1.6 公里)的測試軌道。軌道已完成並用於測試比賽中第三方提供的吊艙設計。 [21] [22] 到2015年11月,隨著多家商業公司和數十個學生團隊致力於開發 Hyperloop 技術,《華爾街日報》報導,正如其一些非附屬成員所稱的那樣,“Hyperloop活動”的風氣已盛況空前 [23]

麻省理工學院Hyperloop團隊開發了第一個Hyperloop吊艙原型,他們於2016年5月13日在麻省理工博物館揭幕。設計理念為使用電動懸架進行懸浮和渦流剎車[24] 2017 年1月29日,大約在Hyperloop吊艙競賽第一階段的一年後,麻省理工學院Hyperloop吊艙展示了世界上第一次低壓Hyperloop運行 [25]

2020年11月,Virgin Hyperloop 與該公司的兩名員工成功地執行首次使用Hyperloop技術的乘客測試,最高時速達到172公里/小時(107英里/小時) [26]

理論和運行方式

超迴路列車的運送艙行駛於幾乎真空狀態的管道中,每艙可搭乘28人,在管道中以電磁懸浮原理推動運送艙高速前進,每艙配有排氣系統,減少摩擦力。運送艙前方亦配有大型風扇,吸氣排向後方減輕風阻。

初始設計概念

建議路線

Interstate 5

 美國

 印度

2016 年,超迴路運輸科技公司曾與印度政府考慮在清奈邦加羅爾之間修建一條計畫路線,345(214英里)的旅途只需要30分鐘[40]

HTT還與安德拉邦政府簽署了一項協議,將建設印度首個超迴路列車項目,連接阿馬拉瓦蒂維傑亞瓦達,車程6分鐘[41]

2018年2月22日,Hyperloop One與馬哈拉什特拉邦政府簽訂了一份合作備忘錄,將在孟買浦那之間建設一個超迴路列車交通系統,將旅途時間從目前的180分鐘縮短至20分鐘[42][43]

其他國家

火星

根据马斯克的观点,超回路列车在火星上具有实用性。由于火星大气层只相当于地球海平面浓度的1%,使得列车不需要管道就能运行。 [67][12] [68] [69] 在地球上,列车需要低压管道来降低空气阻力;但若能在火星上建造该系统,更低的空气阻力可使得列车不再依赖管道,只需轨道即可运行,使其更接近于磁悬浮列车。 [70]

開源設計演進

乘坐舒適度考量

高速列車轉向時會產生一定的向心力,要達到舒適的程度,軌道曲線的半徑不可少於9公里,意味系統需要異常地筆直與精確,也不能有山地與都市等障礙物擋住路軌,這限制了超迴路列車,特別是在人口分布均勻密集、地勢高低起伏多、頻發地震的地區的實際應用。[82]

另外近真空的管道系統在建設上難度與成本相對於火車高出不少,相當於隧道的造價,可能導致其單程票價也會在成本問題下不敵航空運輸,難以營利與投資建設。車廂空間方面,由於抽氣扇設計,車廂前後間距必須很短,多節車也無法以常態存在,對車內載電池的能力要求也很高(管路沒有電力線接觸,最多只能磁感應),同時還要支持車廂內的封閉維生系統,沿途行車安全出口、停等車站等重要設計考量也尚未構思,極待解決。

該領域公司

海波卢普科技公司

2016年11月,海波卢普科技公司位於美國拉斯維加斯的Hyperloop One (與伊隆·馬斯克無關) & Hyperloop Genesis 與杜拜簽署協議,開始進行可行性分析研究如何建造杜拜阿布達比超迴路列車。

至2020年11月時,已進行過高達400多次無人試驗,11月首次載人測試成功。預計2025年完成安全認證,2030年正式營運,未來將以時速1000公里甚至1080公里的速度來運送乘客及貨物。[83][84]

超级高铁有限公司

在2018年,超级高铁有限公司[9](HTT)成功研發出了世界第一台超迴路列車的車廂。車廂長32公尺,每次載客量為28至50位乘客。而且設計能以時速1216公里的超快時速行駛。 2019年,超级高铁有限公司在法國南方的土魯斯興建一條長達320公尺的測試軌道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

201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纲要中指出了要安排低真空管(隧)道高速列车的储备研发[85]。2021年5月24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开始建造高速飞车山西省实验室揭牌暨大同(阳高)试验线工程,着手研制超高速低真空管道磁浮交通系统[86]。2023年1月,首台管道磁浮高精度智能无人巡检车在阳高县高速飞车试验基地完成实验[87][88][89]。2023年11月10日,高速飛車大同(陽高)試驗線一期主體工程全部完工[90]

超迴路列車路線競賽

2016年Virgin Hyperloop 舉辦了一個跨世界的競賽,邀請了世界各地的設計團隊,對不同地方進行評估,選出世界各國最適合興建超迴路列車的地。選拔從2600個候選者,然後縮減至35個入圍者,最後在各方評比下選出10個優秀路線。這些團隊將能夠與 Virgin Hyperloop 進行合作。

超迴路列車運送艙競賽

從2015年開始每年都由SpaceX主辦,讓大學生設計並打造小尺寸的超迴路列車的運送艙,進階者作品能在實際的低壓管內試跑。 擁有最快速度者,為該屆比賽冠軍。於2016 SpaceX在其加州總部旁搭建約1.6 km(1英里)長的試驗低壓管,尺寸比白皮書中的略小。SpaceX於該年網站上聲明:「SpaceX或是馬斯克並無與任何其他公司有關係。SpaceX並不是為了商業化目的而舉辦,而是要支持促進超回力列車運送艙原型的設計速度。[91]

參考資料

  1. Hower, Mike. . Sustainable Brands. 2015-08-24 [2013-10-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8-27).
  2. Garber, Megan. . The Atlantic. 2012-07-13 [2012-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02).
  3. Musk, Elon. (PDF). SpaceX. 2013-08-12 [2013-08-1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01-28).
  4. . Gizmag.com. 2013-08-22 [2013-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03).
  5. Bilton, Nick. . The New York Times. [2013-08-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04).
  6. Brownstein, Joseph. . Al Jazeera America. 2013-08-14 [2015-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8-19).
  7. Melendez, Eleazar David. . The Huffington Post. 2013-08-14 [2015-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22).
  8. Johnson, Matt. . Greater Greater Washington. 2013-08-14 [2015-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22).
  9. . view.inews.qq.com. [2022-04-26].
  10. . The Economist. Print edition. 17 August 2013 [16 August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11. Pensky, Nathan; Lacy, Sarah; Musk, Elon. . PandoDaily/YouTube.com. 12 July 2012. 事件发生在 43:13 [13 Septem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19).
  12. . YouTube. 30 January 2016 [2 February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6).
  13. Gannes, Liz. . All Things Digital. 30 May 2013 [31 May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31).
  14. . Gizmag.com. 13 August 2013 [14 August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12).
  15. Musk, Elon. . Tesla. 12 August 2013 [13 August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24).
  16. Flankl, Michael; Wellerdieck, Tobias; Tüysüz, Arda; Kolar, Johann W. (PDF). IET Electric Power Applications. November 2017, 12 (3): 357–364 [2 February 2018]. doi:10.1049/iet-epa.2017.048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6 January 2018).
  17. . Energy Science Center. 29 November 2017 [2 February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0).
  18. Mendoza, Martha. . The Globe and Mail. 12 August 2013 [12 August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13 August 2013).
  19. . U.S.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 [10 September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1).
  20. Muoio, Danielle. . Business Insider. 17 August 2017 [10 September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9).
  21. Wattles, Jackie. . CNN Money (CNN). 15 June 2015 [2022-1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21).
  22. Baker, David R. .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15 June 2015 [2022-1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31).
  23. Chee, Alexander. . Wall Street Journal. 30 November 2015 [21 January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20).
  24. Lee, Dave. . BBC. 14 May 2016 [1 February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21).
  25. Hyperloop, MIT. . Youtube. 30 January 2017 [1 February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7).
  26. Taub, Eric A. . The New York Times. 2020-11-09 [2021-04-05]. ISSN 0362-4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9) (美国英语).
  27. De Chant, Tim. . PBS.org. Nova Next. 13 August 2013 [24 September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14).
  28. Ranger, Steve. . ZDNet. [18 April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30) (英语).
  29. Levy, Alon. . Pedestrian Observations. 13 August 2013 [2 February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06).
  30. Sinclair, James. . Stop and Move. 12 August 2013 [2 February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22).
  31. Johnson, Matt. . Greater Greater Washington. 14 August 2013 [2 February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12).
  32. Humphreys, Pat. . Transport and Travel. 23 March 2016 [24 March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27).
  33. Jenkins, Aric. . Fortune. 14 November 2017 [16 November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04).
  34. Bauer, Meredith Rutland. . CityLab. 23 February 2018 [26 February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6).
  35. . hyperloop-one.com. Virgin Hyperloop One. 30 January 2018 [28 March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28).
  36. Knapp, Alex. . forbes.com. 30 January 2018 [28 March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29).
  37. WELT. . DIE WELT. 19 December 2018 [19 December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04).
  38. Walker, Alissa. . Curbed LA. 18 December 2018 [18 April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1) (英语).
  39. . [2022-05-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1).
  40. technology, BENGALURU. . ET online. 7 December 2016 [7 December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06).
  41. Reporter, B. S. . Business Standard India. 2018-05-07 [2022-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1).
  42. . Moneycontrol. [2022-05-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0).
  43. . en.brinkwire.com. [25 February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5 February 2018).
  44. (PDF). 29 October 2016 [14 January 2017].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4 November 2016).
  45. . PR Newswire. 5 July 2016 [2022-05-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9).
  46. . LA Times. 12 October 2016 [26 November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9).
  47. . Deutsche Wirtschafts Nachrichten. 2 June 2016 [3 June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7).
  48. . Hyperloop One. [26 November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4).
  49. . Hyperloop One. [11 October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1).
  50. Todd, Jeff. . CBS4. 14 September 2017 [15 September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6).
  51. . Hyperloop One. [11 October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1).
  52. Eldering, Paul. [Hyperloop develops wings: Schiphol - Frankfurt in half an hour]. De Telegraaf (The Netherlands). 17 April 2019 [16 November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9) (荷兰语).
  53. van Miltenburg, Olaf. [TU Delft unveils Hyperloop design - Means of transport of the future]. Tweakers.net. 23 January 2016 [26 January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03) (荷兰语).
  54. . YouTube.com. 22 January 2016 [26 January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02).
  55. Wedziuk, Emilia. . ITkey Media. 17 February 2016 [24 February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1) (波兰语).
  56. Bambury, Brent. . CBC Radio (Canada). 16 September 2016 [7 November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9).
  57. . CBC. CBC. 18 September 2017 [4 October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5).
  58. Aboelsaud, Yasmin. . Daily Hive. 26 July 2017 [4 October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03).
  59. . CBC. CBC. 7 April 2017 [4 October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5).
  60. . Opposite Lock. US. 6 April 2014 [7 November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12 November 2019).
  61. Aboelsaud, Yasmin. . Daily Hive. 4 April 2019 [8 April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1) (英语).
  62. Guerrini, Federico. . Forbes. 10 March 2016 [12 March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9).
  63. Buhr, Sarah. . TechCrunch (US). 18 January 2017 [23 January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9).
  64. [Sintef will test the hyperloop for salmon]. Dagens Næringsliv AS (Norway). 18 December 2017 [23 January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23) (挪威语).
  65. Madslien, Jørn. . UK: Institute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19 July 2017 [11 August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25).
  66. Davies, Alex. . Wired (US). 20 June 2017 [16 March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18).
  67. Williams, Matt. . Universe Today. 3 July 2017 [27 September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4).
  68. Vanstone, Leon. . The Conversation. 13 July 2015 [2 February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9).
  69. Muoio, Danielle. . Tech Insider. 6 February 2016 [4 March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8).
  70. Williams, Matt. . Universe Today. 12 February 2016 [26 February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9).
  71. Danigelis, Alyssa. . Discovery News. 20 September 2013 [21 September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06).
  72. Statt, Nick. . CNET News. 19 September 2013 [21 September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4).
  73. . OpenMDAO. 9 October 2013 [9 October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7).
  74. . OpenMDAO. 9 October 2013 [4 Januar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6).
  75. . MathWorks. 22 November 2013 [5 December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12).
  76. Chin, Jeffrey C.; Gray, Justin S.; Jones, Scott M.; Berton, Jeffrey J. (PDF). 56th AIAA/ASCE/AHS/ASC Structures, Structural Dynamics, and Materials Conference. 5–9 January 2015. Kissimmee, Florida. January 2015. doi:10.2514/6.2015-1587. hdl:2060/20150000699可免费查阅.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5-04-02).
  77. Morris, David Z. . Fortune. 31 January 2016 [1 February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1).
  78. Musk, Elon. . YouTube.com. 30 January 2016 [3 June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6).
  79. Opgenoord, Max M. J.; Caplan, Philip C. (PDF). 35th AIAA Applied Aerodynamics Conference. US: AIAA. 5 June 2017 [2022-05-09]. doi:10.2514/6.2017-374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03-10).
  80. Egli, Dane. . Baltimore Sun. 31 July 2017 [26 August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17).
  81. D'Silva, Krishtina. . Urban Transport News. 13 February 2020 [2022-05-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1).
  82. . [2020-09-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17).
  83. Shead, Sam. . CNBC. 2020年11月9日 [2021年9月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11月25日).
  84. 紐約到華府只要半小時!維珍超級高鐵首度載人測試成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新頭殼news,2020-11-10
  85. . www.gov.cn. [2023-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2).
  86. .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2023-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18).
  87. .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2023-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18).
  88. . www.163.com. 2023-01-23 [2023-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18).
  89. .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2023-01-19 [2023-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7) (英语).
  90. . 聯合報. 2023-11-19 [2023-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19).
  91. . [2020-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1).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超迴路列車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