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輛衝撞攻擊

車輛衝撞攻擊是一種攻擊者駕駛機動車輛蓄意撞擊建築物或人群的攻擊行為。[1][2]雖然許多車輛衝撞攻擊事件都與恐怖主義有關,但大體而言,任何以車輛作為攻擊手段的行為都可以稱作車輛衝撞攻擊。

2008年耶路撒冷推土機攻擊事件中,攻擊者駕駛推土機攻擊人群,造成3位民眾與攻擊者死亡。

舉例而言,在發生於2015年6月間的聖屈昂坦法拉維耶恐怖攻擊事件中,攻擊者便以駕駛車輛衝撞瓦斯工廠大門的方式實施攻擊。

21世紀的增加趨勢

自21世紀以降,因受恐怖主義的意識形態鼓舞而發動車輛衝撞攻擊的事件逐年上升。[3]2014年,加拿大專欄作家安德魯·科尼將此現象形容為「微型恐怖主義」,並認為加拿大民眾「最好適應這種...本土恐怖份子叢生的現象...他們不管基於什麼理由,願意隨機殺害他的同胞來實現他們的理念。」[4]

攻擊事件上升的原因

根據美國聯邦調查局的說法,這種攻擊手法之所以受到攻擊者歡迎,是因為「駕車衝撞提供缺乏爆裂物或武器的恐怖份子在國土實行恐怖攻擊的機會,而且這種攻擊手段僅需要非常少量的事先訓練或經驗。」[1]美國智庫保卫民主基金会反恐研究員大衛德·加爾斯坦-羅斯向《頁岩》雜誌表示這種攻擊模式在以色列越發頻繁,因為「以色列的安全屏障頗為有效,因此要將炸彈帶入該國十分不易。」[5]2010年,由蓋達組織阿拉伯半島分支所發行的英語線上雜誌《意念圖誌》鼓勵聖戰者攻擊「行人徒步」地點,而且在駕車衝撞人群前應達到一定速度,以「造成最大的傷亡」。[5]

車輛攻擊行為可由受意識形態驅使的孤狼恐怖份子實行。[6]為《野獸日報》撰文的作家雅各·希果(Jacob Siegel) 表示2014年黎塞留河畔聖讓汽車襲擊事件的攻擊者是「西方世界在未來將越來越常見到的那種恐怖份子」;他引述蘭德公司研究員布萊恩·詹金斯(Brian Jenkins)的說法,形容這種恐怖份子是「野狗」而非孤狼;他們無法適應環境,且因為受到伊斯蘭激進文宣的影響,從「火爆的憤怒轉為隨機的致命攻擊」。[7]2014年一支由伊斯蘭國所發布的宣傳影片更導致法國內的號召響應者駕車衝撞人群。[8]

根據美國智庫外交政策研究院資深研究員與恐怖主義專家克林特·華茨(Clint Watts)的說法,早期的攻擊型態,如蓋達組織等恐怖組織的成員會「在實施攻擊前集體計畫並訓練;這種模式在2005年左右已經不管用了」,主要是因為西方國家的安全機構增強了對恐怖份子的監控。[7]華茨表示在美國出生的蓋達伊瑪目安瓦爾·奧拉基在攻擊模式的轉變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以英語向英語人士發動號召,要求他們「實施你們自己的恐怖攻擊,並留在原地。」[7]

英國智庫「Demos」的暴力和極端主義計畫(Violence and Extremism Program)負責人傑米·巴特雷特(Jamie Bartlett)表示「過去幾年來,網路增加了孤狼恐怖主義的發生可能性」,因為網路可向這些孤立的恐怖主義者實行意識形態號召,並提供他們攻擊的技巧。[9]以2014年黎塞留河畔聖讓的攻擊事件為例,儘管加拿大警方事前已辨識出攻擊者作為潛在聖戰士的身份,並因此沒收了他的護照並監視其家人與其活動以避免他與聖戰有所接觸,駕車攻擊行為仍然難以防範,因為「在一個人犯罪前要知道他到底想要幹什麼是很困難的。我們不能僅僅因為某人懷有激進思想而逮捕他;那在加拿大不是犯罪行為。」[9][10]

位於美國的全球情報公司「Stratfor」認為,駕車攻擊「雖然不像自殺炸彈攻擊那樣致命」,卻非常難以事先防範。[11][9]

防範措施

位於英國倫敦國會大廈以柵欄防護車輛撞擊。這種重型水泥護欄被設計來防止汽車炸彈或其他交通工具衝入建築內。
2016年德國統一日德勒斯登市中心路上加設的水泥護欄。

2014年10月23日美國非營利組織國家建築科學研究所更新了其建築設計指南《安全護柱撞擊與攻擊防護模型》的內容;該指南旨在協助設計者設計禁得起由「計畫或實行財產破壞、恐怖攻擊或造成平民、勞工與軍事人員死傷的車輛駕駛」對安全護柱的衝撞。[12]美國大律師公會也認為安全護柱將有效保護民眾免於車輛撞擊。[13]

在2007年格拉斯哥機場攻擊事件中,安全護柱便成功地降低了傷亡。[14][15][16]

車輛衝撞攻擊列表

恐怖攻擊

下述列表後列出發生地點與攻擊形式;依據發生時間先後:

非恐怖攻擊的駕車衝撞事件

參考資料

  1. . FBI and 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 [6 November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8).
  2. David C. Rapoport. . Taylor & Francis. 2006: 150– [2016-12-28]. ISBN 978-0-415-31654-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10).
  3. Yaakov Lappin; Etgar Lefkovits. . The Jerusalem Post. 29 August 2011 [6 November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06).
  4. Coyne, Andrew. . National Post. 22 October 2014 [7 November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12).
  5. Keating, Joshua. . Slate. 5 November 2014 [6 November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06).
  6. Daly, Brian. . Edmonton Sun. QMI. 21 October 2014 [6 November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5).
  7. Siegel, Jacob. . Daily Beast. 24 October 2014 [7 November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07).
  8. . [2016-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4).
  9. Bajekal, Naina. . 時代雜誌 Magazine. 23 October 2014 [6 November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14).
  10. Mataconis, Doug. .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23 October 2014 [6 November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06).
  11. Israel: Vehicle Attacks – A New Militant Tactic?
  12. Oakes, Charles. . Whole Building Design Guide, National Institute of Building Sciences. 23 October 2014 [7 November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07).
  13. Ernest B. Abbott and Otto J. Hetzel, "Homeland Security Begins at Home: Local Planning and Regulatory Review to Improve Security", in Rufus Calhoun Young, Jr. and Dwight H. Merriam, A Legal Guide to Homeland Security and Emergency Management for State and Local Governments, American Bar Association, 2006
  14. Garfield, Simon. . The Guardian. 7 December 2007 [7 November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07).
  15. . Glasgow Evening Times. 22 December 2008 [7 November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07).
  16. Tait, Robert. . The Daily Telegraph. 10 November 2014 [11 November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11).
  17. . 4 June 2017 [4 June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05) www.bbc.co.uk.
  18. 网易. . news.163.com. [2018-08-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8).
  19. . 今日惠州. [2018-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2).
  20. 南方网. 金, 小贝 , 编. . 东江时评 (今日惠州). 2012-07-04 [2018-08-29].
  21. Hartley-Parkinson, Richard. . Metro (Metro.co.uk). 16 October 2016 [9 January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3).
  22. . Visor Notícias. 20 February 2017 [2017年8月2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3月13日).
  23. . 25 February 2017 [2017-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2).
  24. . 25 February 2017 [4 June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06) www.bbc.com.
  25. (AP)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New Orleans Times-Picayun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AP via ABC New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26. Schreuer, Milan. . New York Times. [12 April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8).
  27. . PrensaLibre.com. [18 August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15).
  28. . El Comercio. 3 May 2017 [9 May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13).
  29. . El Nacional. 9 May 2017 [2017-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24) (西班牙语).
  30. . El Nacional. 18 July 2017 [19 July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2) (西班牙语).
  31. . El Nacional. 18 May 2017 [19 May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20) (西班牙语).
  32. . El Nacional. 20 May 2017 [21 May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24) (西班牙语).
  33. CNN, Ray Sanchez. . CNN. [2017-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3).
  34. . ABC. 22 January 2017 [2017-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21).
  35. Whitehurst, Lindsay. . Fox News. Associated Press. June 9, 2017 [June 20,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5).
  36. . Yle. July 29, 2017 [July 29,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9) (芬兰语).
  37. . Yle. August 11, 2017 [August 11,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9) (英语).
  38. Vandoorne, Saskya; Cullinane, Susannah. . 15 Aug 2017 [21 August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2).
  39. . 21 August 2017 [21 Aug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2).
  40. . Twitter. [2018-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9) (英语).
  41. . 香港01. [2019-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3).
  42. . 晴報. [2019年8月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1月28日).
  43. . 香港電台. [2019-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30).
  44. . 東網. [2019年10月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8月8日).
  45. . 星島日報. 2020-06-05 [2020-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1).
  46. . 立場新聞. [2019年10月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1月12日).
  47. . 蘋果日報 (香港). [2019年10月8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