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位
音程转位
音程转位后性质大多会变化,大音程转位后会变成小音程,小音程转为大音程,增音程转为减音程,减音程转位增音程,唯独纯音程(港台称完全音程)转位后不变化。每个音程有一个转位,如下表所示:
音程度数转位表
| 原来音程的度数 | 转位后音程的度数 |
|---|---|
| 1 | 8 |
| 2 | 7 |
| 3 | 6 |
| 4 | 5 |
| 5 | 4 |
| 6 | 3 |
| 7 | 2 |
| 8 | 1 |
音程性质转位表
| 原来的音程的性质 | 转位后的音程性质 |
|---|---|
| 倍增 | 倍减 |
| 增 | 减 |
| 大 | 小 |
| 纯(港台称完全) | 纯(港台称完全) |
| 小 | 大 |
| 减 | 增 |
| 倍减 | 倍增 |
自然音程转位表
| 原来的音程 | 转位后的音程 | 原音程举例 | 转位后的音程举例 |
|---|---|---|---|
| 纯一度 | 纯八度 | ![]() |
![]() |
| 小二度 | 大七度 | ![]() |
![]() |
| 大二度 | 小七度 | ![]() |
![]() |
| 小三度 | 大六度 | ![]() |
![]() |
| 大三度 | 小六度 | ![]() |
![]() |
| 纯四度 | 纯五度 | ![]() |
![]() |
| 增四度 | 减五度 | ![]() |
![]() |
| 减五度 | 增四度 | ![]() |
![]() |
| 纯五度 | 纯四度 | ![]() |
![]() |
| 小六度 | 大三度 | ![]() |
![]() |
| 大六度 | 小三度 | ![]() |
![]() |
| 小七度 | 大二度 | ![]() |
![]() |
| 大七度 | 小二度 | ![]() |
![]() |
| 纯八度 | 纯一度 | ![]() |
![]() |
和弦转位
与音程转位不同的是,和弦转位后和弦的性质不发生改变——例如:大三和弦的转位是大六和弦和大四六和弦。
每个三和弦有两个转位:以三音为低音是第一转位,称作六和弦(记作6);五音为低音是第二转位,称作四六和弦(记作)。
| 名称 | 转位 | 低音 | 标记 | 低音与上方各音的音程 | 举例 | 斯波索宾标记法 | 数字低音罗马数字标记法 | 英式罗马数字标记法 | 德国-北欧体系标记法 |
|---|---|---|---|---|---|---|---|---|---|
| 三和弦 | 原位 | 根音 | ![]() |
X | X | X | X | ||
| 六和弦 | 第一转位 | 三音 | 6 | ![]() |
X6 | X6 | Xb | X 3 | |
| 四六和弦 | 第二转位 | 五音 | ![]() |
X | X | Xc | X 5 |
每个七和弦(记作7)有三个转位:以三音为低音是第一转位,称作五六和弦(记作);五音为低音是第二转位,称作三四和弦(记作);七音为低音是第三转位,称作二和弦(记作2)。
| 名称 | 转位 | 低音 | 标记 | 低音与上方各音的音程 | 举例 | 斯波索宾标记法 | 数字低音罗马数字标记法 | 英式罗马数字标记法 | 德国-北欧体系标记法 |
|---|---|---|---|---|---|---|---|---|---|
| 七和弦 | 原位 | 根音 | 7 | ![]() |
X7 | X7 | X7 | X7 | |
| 五六和弦 | 第一转位 | 三音 | ![]() |
X | X | X | X⁷ 3 | ||
| 三四和弦 | 第二转位 | 五音 | ![]() |
X | X | X | X⁷ 5 | ||
| 二和弦 | 第三转位 | 七音 | 2 | ![]() |
X2 | X | X | X 7 |
如上表所示,在标记转位和弦时,斯波索宾和声分析法将数字低音的缩写标在和声功能符号的右下角;数字低音罗马数字分析法将数字低音的缩写标在罗马数字和声音级符号的右上角;英式罗马数字分析法在罗马数字和声音级符号的右下角用a、b、c和d来分别代表和弦的原位、第一转位、第二转位和第三转位;德国-北欧体系分析法将和弦的低音标记在和声功能符号的正下方。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