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人航天器参数对比

本条目针对现役及已退役的各型号载人航天器(包括载人飞船航天飞机空天飞机等)进行参数对比和记录。

各型号载人航天器对比

研发论证中
现役
已退役
double-dagger 上行/下行货物质量
§ 载人(无人)飞行
[失败发射亦包含在内]
飞船型号 制造国家 研发机构 轨道范围 运载火箭 乘员人数 长度 (m) 最大直径 (m) 起飞质量

(kg)

能源系统类型 可携带货物质量

(kg) double-dagger

首飞年份 § 末次飞行年份 总飞行次数 §
水星号飞船  美國 麦克唐纳飞行器公司
北美航空
亚轨道

LEO

水星-红石运载火箭
水星-宇宙神运载火箭
1 3.34 1.89 1,400 电池 1961 (1960) 1963 6
(12)[note 1]
双子座飞船  美國 麦克唐纳飞行器公司
格伦·L·马丁公司
LEO 双子座-泰坦2号运载火箭
泰坦3号C型运载火箭[note 2]
2 5.56 3.05 3,790 燃料电池 1965 (1964) 1966 10
(2)[note 3]
阿波罗飞船  美國 北美航空
格鲁门公司

道格拉斯飞行器公司

月球轨道 土星1B型运载火箭
土星5号运载火箭
3 8.5 3.91 5,500(指令舱

14,700(登月舱

24,500(服务舱

燃料电池 1967 (1966) 1975 15
(4)[note 3]
航天飞机(轨道器)  美國 联合空间联盟 LEO 航天飞机固体火箭助推器 8[note 4] 37.24 4.8[note 5] 109,000 燃料电池 12,500/16,000 1981 2011 135[note 6]
东方号飞船  蘇聯 第一实验设计局 LEO 东方-K型运载火箭 1 4.4 2.43 4,725 电池 1961 (1960) 1963 6 (7)[note 7]
上升号飞船  蘇聯 第一实验设计局 LEO 上升号运载火箭 3[note 8] 5 2.4 5,682 电池 1964 (1964) 1965 2 (3)
联盟7K-OK  蘇聯 第一实验设计局 LEO 联盟火箭 3 7.48 2.72 太阳能帆板 1967 (1966) 1970 8 (8)[note 9]
联盟7KT-OK  蘇聯 第一实验设计局 LEO 联盟火箭 3 7.48 2.72 太阳能帆板 1971 1971 2[note 10]
联盟7K-T-AF  蘇聯 第一实验设计局 LEO 联盟火箭 2 7.48 2.72 太阳能帆板 1973 1973 1
联盟7K-T  蘇聯 第一实验设计局 LEO 联盟火箭
联盟-U
2 7.48 2.72 电池 1973 1981 26 (4)[note 11]
联盟7K-TM  蘇聯 第一实验设计局 LEO 联盟-U 2 7.48 2.72 太阳能帆板 1974 1975 2 (2)
联盟7K-MF6  蘇聯 第一实验设计局 LEO 联盟-U 2 7.48 2.72 太阳能帆板 1976 1976 1
联盟-T  蘇聯 第一实验设计局 LEO 联盟-U
联盟-U2
3 7.48 2.72 太阳能帆板 1978 1986 15 (6)[note 12]
联盟-TM  蘇聯
 俄羅斯
第一实验设计局/能源 LEO 联盟-U2
联盟-U
3 7.48 2.72 太阳能帆板 1986 2002 33 (1)
暴风雪号航天飞机  蘇聯 能源 LEO 能源号运载火箭 10 36.37 燃料电池 N/A (1988) (1988) 0 (1)
联盟-TMA
11F732
 俄羅斯 能源 LEO 联盟-FG 3 7.48 2.72 太阳能帆板 2002 2012 22
联盟-TMA-M
11F747
 俄羅斯 能源 LEO 联盟-FG 3 7.48 2.72 7,150 太阳能帆板 2010 2016 19
神舟飞船  中國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LEO 长征二号F 3 9.25 2.80 7,840 太阳能帆板 2003 (1999) 现役 10
(4)
联盟MS型飞船
 俄羅斯 能源 LEO 联盟-2.1a 3 7.48 2.72 太阳能帆板 2016 现役 3
载人龙飞船  美國 SpaceX LEO 猎鹰9号 7[note 13][1] 8.1[2] 3.7[3] 12,055[4] 太阳能帆板 3,307/2,507 2020 (2019) 现役 5 (1)
CST-100  美國 波音 LEO 宇宙神5号 7 [note 13][1] 5.03 [5] 4.56 [5] 太阳能帆板 2021 (2019) 研发中 0 (2)
猎户座飞船  美國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
阿斯特里姆
月球轨道

火星轨道

德尔塔4号重型运载火箭

(测试用)
太空发射系统

6 3.3 5 8,900 (指令舱)

12,300(服务舱)

太阳能帆板 2022 (2014) 研发中 0 (1)[note 14]
梦舟载人飞船  中國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近地轨道

月球轨道

长征五号乙

(测试用)

长征十号运载火箭

7 8.8 4.5 21,600 太阳能帆板 2025 (2020) 研发中 0
(1)
加冈扬号飞船  印度 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 LEO GSLV Mk III 3 7 3.5 7,800 太阳能帆板 (2021) 研发中 0
星舰  美國 SpaceX 太阳系内[6][note 15] 超重型推进器 100 [note 16] 55 [6] 9 [6] 1,335,000 [6] 太阳能帆板 2022
Q2 2020 [6]
研发中 0
鹰号飞船
 俄羅斯 能源 月球轨道 联盟5号运载火箭
安加拉A5运载火箭
4 太阳能帆板 2023 论证中 0
追梦者号航天飞机  美國 内华达山脉公司 LEO multiple, initially Atlas V 7 [7][8] 9 [9] 11,300 [10] 太阳能帆板 TBA 论证中 0

亚轨道载人飞行器对比

型号 制造国家 研发机构 飞行高度 发射载具 乘员人数 长度

(m)

最大直径(m) 起飞质量 (kg) 首飞时间§ 末次飞行时间 总飞行次数§
太空船1号  美國 縮尺複合體公司 112公里 White Knight
Hybrid Motor
1 8.53 8.05 3,600 2004 2004 3[note 17]
X-15  美國 北美航空 108公里 B-52
Ammonia-LOX
1 15.45 6.8 15,420 1963[note 18] 1963 2[note 19]
太空船2号  美國 維珍銀河 90公里 白色骑士2号
RocketMotorTwo
8[note 20] 18.3 8.3 9,740 2018年12月13日 2[note 21]
新谢泼德  美國 蓝色起源 119公里 新谢泼德火箭(一级)

BE-3

6 2021
(2015)
1(14)
Chinese winged rocket  中國  ? 100公里 TBD 5 2020 0

脚注

  1. 其中包括两次亚轨道飞行,但不包括模拟航天器的测试。
  2. One uncrewed launch on Titan IIIC ahead of proposed use in MOL programme
  3. 不包括模拟航天器的测试。
  4. 虽然航天飞机理论上可搭乘8名以上的机组人员,但直到航天飞机退役之前,没有任何一次任务搭载过更多的宇航员。
  5. 翼展23.79米
  6. 其中包括两次事故任务:STS-51-L于升空阶段解体STS-107在升空阶段中机身受损,直接导致该机在再入大气层的过程中解体焚毁
  7. 无人飞行计数中包括两次失败发射。
  8. 在不穿戴舱内航天服的情况下可同时搭载3名宇航员,也可同时搭载2名着航天服的宇航员。
  9. 载人飞行计数中包括一起事故任务:联盟1号在返程途中未能正常展开降落伞,导致返回舱硬着陆,机毁人亡。
  10. 载人飞行计数中包括一起事故任务:联盟11号在返程途中返回舱意外减压,三名航天员因未穿着舱内航天服缺氧而死。
  11. Crewed flights include one launch failure - abort during third stage flight, recovered after suborbital flight
  12. Crewed flights include one launch failure (SAS (launch escape system) used ~70 seconds before planned liftoff due to fire on launch pad - crew survived)
  13. 最高可搭载7人,但国际空间站的商业航天运输任务至多将可搭载4名宇航员。
  14. Including uncrewed test around 2014
  15. Designed to land almost everywhere in the solar system
  16. Number of seats will be lower on early missions
  17. Does not include crewed atmospheric flights
  18. Does not include only-U.S.-recognized spaceflights
  19. Does not include atmospheric flights, or missions considered spaceflights by the US definition but not the FAI's definition
  20. 2 crew + 6 passengers
  21. Does not include crewed atmospheric flights

参见

参考资料

  1. Reichhardt, Tony. . Air & Space/Smithsonian. August 2018 [7 July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1 August 2019).
  2. . SpaceX. [20 January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15 July 2013).
  3. (PDF). [9 December 201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 March 2012).
  4. Clark, Stephen. . [2019-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27) (美国英语).
  5. Burghardt, Mike. (PDF). Boeing. August 2011 [May 8, 201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May 1, 2013).
  6. (PDF). SpaceX. 2017-10-18 [2017-11-1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7-11-19).
  7. (新闻稿). Dryden Flight Research Center: NASA. 2010-12-17 [2012-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12).
  8. Chang, Kenneth. . New York Times. 2011-02-01: D1 [2012-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1).
  9. Wade, Mark. . Encyclopedia Astronautix. 2014 [2012-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06).
  10. Sirangelo, Mark. . Spacevidcast. August 2011 [2011-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11). Sirangelo, Mark. . AmericaSpace. 24 August 2014 [2021-09-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8).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