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闾浑
生平
太元九年(384年),前秦青州刺史苻朗献青州向东晋投降,东晋朝廷设置幽州,以青州别驾辟闾浑为幽州刺史,镇守广固[2]。
太元十二年(387年),后燕青州刺史陈留王慕容绍进攻青齐地区,被辟闾浑逼迫,退守黄巾固(今山东省章丘市以北)[3]。
太元十七年(392年)夏季四月,齐国内史蒋喆杀死乐安郡太守辟闾濬,占据青州反叛,辟闾浑将蒋喆讨伐平定[4]。
太元十九年(394年)十一月,后燕辽西王慕容农在龙水击败辟闾浑,因此进入临淄[5]。
隆安三年(399年)八月,南燕王慕容德想要占据青齐地区,派遣使者前往劝降东晋幽州刺史辟闾浑,辟闾浑不答应,慕容德就派遣北地王慕容锺率领步兵和骑兵两万人进攻辟闾浑,慕容德自己从琅邪向北进攻。辟闾浑听说慕容德将到,迁徙百姓八千多户前往广固,派遣司马崔诞率领一千多人驻守薄荀固,又派遣平原郡太守张豁驻守柳泉,崔诞和张豁都响应慕容德的号召派遣儿子向慕容德投降。辟闾浑害怕,携带妻子儿女向北投奔北魏,慕容德派射声校尉刘纲率领骑兵追上,在莒城将辟闾浑斩首[6]。辟闾浑的小儿子辟闾道秀自己回来,请求与父亲一起死。慕容德说:“辟闾浑虽然不忠诚,而他的儿子能孝顺,特别赦免。”[7][8]
参考资料
- 陆帅, ,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第02期), 2016年, (第02期): 13–16 [2022-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12)
- 《晋书·卷十五·志第五》:季龙末,辽西段龛自号齐王,据青州。慕容恪灭赵,克青州。苻氏平燕,尽有其地。及苻氏败后,刺史苻朗以州降。朝廷置幽州,以别驾辟闾浑为刺史,镇广固。隆安四年,为慕容德所灭,遂都之,是为南燕,复改为青州。
- 《资治通鉴·卷一百七》:燕青州刺史陈留王绍为平原太守辟闾浑所逼,退屯黄巾固。燕主垂更以绍为徐州刺史。浑,蔚之子也。因苻氏乱,据齐地来降。
- 《晋书·卷九·帝纪第九》:夏四月,齐国内史蒋喆杀乐安太守辟闾濬,据青州反,北平原太守辟闾浑讨平之。
- 《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一月,燕辽西王农败辟闾浑于龙水,遂入临淄。
- 《晋书·卷一百二十七·载记第二十七》:德遣使喻齐郡太守避闾浑,浑不从,遣慕容钟率步骑二万击之。德进据琅邪,徐、兖之土附者十余万,自琅邪而北,迎者四万余人。德进寇莒城,守将任安委城而遁,以潘聪镇莒城。钟传檄青州诸郡曰:“隆替有时,义列昔经;困难启圣,事彰中箓。是以宣王龙飞于危周,光武凤起于绝汉,斯盖历数大期,帝王之兴废也。自我永康多难,长鲸逸网,华夏四分,黎元五裂。逆贼辟闾浑父蔚,昔同段龛阻乱淄川,太宰东征,剿绝凶命。浑于覆巢之下,蒙全卵之施,曾微犬马识养之心,复袭凶父乐祸之志,盗据东秦,远附吴、越,割剥黎元,委输南海。皇上应期,大命再集,矜彼营丘,暂阻王略,故以七州之众二十余万,巡省贷宗,问罪齐、鲁。昔韩信以裨将伐齐,有征无战;耿弇以偏军讨步,克不移朔。况以万乘之师,扫一隅之寇,倾山碎卵,方之非易。孤以不才,忝荷先驱,都督元戎一十二万,皆乌丸突骑,三河猛士,奋剑与夕火争光,挥戈与秋月竞色。以此攻城,何城不克;以此众战,何敌不平!昔窦融以河西归汉,荣被于后裔;彭宠盗逆渔阳,身死于奴仆。近则曹嶷跋扈,见擒于后赵;段龛干纪,取灭于前朝。此非古今之吉凶,已然之成败乎?浑若先迷后悟,荣宠有加。如其敢抗王师,败灭必无遣烬。稷下之雄,岱北之士,有能斩送浑者,赏同佐命。脱履机不发,必玉石俱摧。”浑闻德军将至,从八千余家入广固。诸郡皆承檄降于德。浑惧,将妻子奔于魏。德遣射声校尉刘纲追斩于莒城。
- 《魏书·卷九十五·列传第八十三》:德无所据,乃谋于众。其给事黄门侍郎张华劝德取彭城而据之。其尚书潘聪曰:“青齐沃壤,号曰‘东秦’。土方二千里,户余十万,四塞之固,负海之饶,可谓用武之国。宜攻取据之,以为关中、河内也。”德从之,引师克薛城,徐兖之民尽附之。以其南海王法为兖州刺史,镇梁父。进克莒城,以潘聪为徐州刺史,镇莒城。北伐广固,司马德宗幽州刺史辟闾浑闻德将至,徙民八千余户入广固,遣司马崔诞率千余人戍薄荀固,平原太守张豁屯柳泉。诞、豁皆承檄遣子降德。浑惧,携妻子北走,德追骑斩之。浑少子道秀自归,请与父俱死。德曰:“浑虽不忠,而子能孝,其特赦之。”
-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一》:南燕王德遣使说幽州刺史辟闾浑,欲下之,浑不从;德遣北地王锺帅步骑二万击之。德进据琅邪,徐、兖之民归附者十余万。德自琅邪引兵而北,以南海王法为兖州刺史,镇梁父。进攻莒城,守将任安委城走。德以潘聪为徐州刺史,镇莒城。兰汗之乱,燕吏部尚书封孚南奔辟闾浑,浑表为勃海太守;及德至,孚出降,德大喜曰:“孤得青州不为喜,喜得卿耳!”遂委以机密。北地王锺传檄青州诸郡,谕以祸福,辟闾浑徙八千余家入守广固,遣司马崔诞戍薄荀固,平原太守张豁戍柳泉;诞、豁承檄皆降于德。浑惧,携妻子奔魏,德遣射声校尉刘纲追之,及于莒城,斩之。浑子道秀自诣德,请与父俱死。德曰:“父虽不忠,而子能孝。”特赦之。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