辱包文化

辱包文化又以諧音寫作乳包文化,是對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進行惡搞、諷刺、侮辱和調侃的網路迷因,字面義即“侮辱包子”,“包子”用以指代習近平,源自2013年習近平吃包子事件,該事件令習近平被戲稱為“包子帝”或“習包子”[1]。恶搞、讽刺、侮辱习近平的作品被称作“乳(辱)制品”[2]

相關事件

习近平曾於2013年12月28日到访北京西城区月坛北街庆丰包子铺,故有網民用“庆丰帝”“習包子”等词指代习近平[1]

由於習近平的外貌被認為與迪士尼經典卡通角色小熊維尼相似,2017年網絡上開始出現相關惡搞,自刘晓波逝世后[3]相关部门加大了审查力度,「小熊維尼」「維尼熊」等旋即成為新的敏感词[4]。在微信新浪微博上輸入「小熊維尼」,雖仍能看到相關文章,但若要在微博上評論,輸入這四個字便會出現評論失敗的訊息,並且微信上的「小熊維尼友情系列」表情图被下架[5]。與此同時,YouTube 上出現大量關於習近平的惡搞影片[6][7]

2018年3月中共“两会”期间,在中国问答网站知乎上有网友询问“客车司机连续疲劳驾驶不换班,作为乘客应该怎么做?”的提问,被指影射习近平修宪,意图二度连任国家主席。随后,北京网信办发布紧急通知。“知乎”平台因管理不严,传播违法违规信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各应用商店下架“知乎”App七天。[8]

2019年12月,在知乎上有網友詢問「如何清洗细颈瓶」,音似「習近平」,被知乎以「違反互聯網相關法律規範」而刪除,網上隨即出現相關創作[9][10]

2020年,部分中国网民因不滿习近平在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中的表现,开始在社交平台轉發“翠”这个字,其含义为該字的拆解:,“卒”即“死”,所以“翠”意思是“习去死”,“祈翠”即“祈愿习去死”。新浪微博上甚至一度出现“每日祈翠超话”,不少网民因轉發或参与此话题遭到账号封禁[11]

2021年香港人“易碎君”因創作辱包作品在15歲之齡被国安警察撿取電腦和手機,並帶走調查[12][13]。2022年,辱包作者“牆國蛙蛤蛤”告訴美國之音,中共在他身上动用了庞大的维稳力量,他的Telegram群里先后有近10位成员被当地警察“喝茶”,询问群主信息[2]

參見

參考資料

  1. . 蘋果日報 (香港). 2014-05-08 [2021-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10).
  2. 萧雨; 周士为. . 美國之音. 2022-04-08 [2022-04-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3).
  3. . BBC News 中文. 2017-07-17 [2022-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01) (中文(简体)).
  4. . BBC News 中文. 2017-07-17 [2020-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25).
  5. . 香港01. 2017-07-17 [2020-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5).
  6. . 自由時報. 2021-02-14 [2021-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0).
  7. . 蘋果日報 (台灣). 2021-02-13 [2021-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3).
  8. Severdia, Sandra. . 中国数字时代. 2018-03-02 [2023-05-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7) (中文(中国大陆)).
  9. . 澳洲生活网. 2019-12-27 [2023-05-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6).
  10. 陳曉芙. . 上報. 2019-12-26 [2020-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15).
  11. . 中国数字时代. 2020-02-08 [2020-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3).
  12. 李沐恩 (编). . 大纪元. 2023-06-02.
  13. . 民視新聞網. 2024-02-23 [2024-02-24] (中文(臺灣)).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