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觉现实主义
幻觉现实主义[1](英語:),又译迷幻现实主义[2],是一个定义文学作品风格或作家写作风格的术语,从1970年代以来它被批评家广泛使用。幻觉现实主义和魔幻现实主义有联系,不过,幻觉现实主义通常特定为“梦”这种状态。
1981年,《牛津20世纪艺术大全》(英語:)把幻觉现实主义定义为“精细正确的细节描绘,但这种现实主义并不描述外部现实,因为它用现实手法描述的主题只属于梦境和幻想。”[3]
1983年,德国法兰克福歌德大学的林德勒教授(英語:)在其论文(英語:)中说:“幻觉现实主义追求的是一种类似梦境的真实”。[4]
沿革
1975年,克莱门斯(英語:)把幻觉现实主义用来形容安内特·冯·德罗斯特-徽尔斯霍夫的诗歌,[5] 尽管它是整体描述诗歌集的术语,不是捕捉令人惊奇诗句。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教授伊丽莎白·柯瑞美(英語:)称赞幻觉现实主义,“过渡到梦幻世界更影人注目,因为它前面是一个详细描述的自然环境”。[6]
法兰克福歌德大学林德勒教授在其论文讨论道:“幻觉现实主义:彼得·魏斯的《抵抗的美学》、《笔记本》,以及艺术的死区”(新德国批判,1983年)(英語:),[4] 关于彼得·魏斯,林德勒谈到其剧作《流亡的托洛斯基》:“只在有限方面具有纪实性,相较于戏剧形式而言,毋宁说更适合以一种几乎幻觉的景象呈现。幻觉现实主义这样的艺术处理方法试图达到似梦般的真实性。”[4]
幻觉现实主义这个词也出现在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用来形容中国作家莫言的获奖原因,[7] 这个词被用在四种语言的官方新闻稿(英语、法语、德语和西班牙语),[8] 然而,在最初的瑞典语官方版本中使用的瑞典语是“幻觉般的敏锐”(瑞典语:hallucinatorisk skärpa;英语:hallucinatory sharpness),[9] 并且使用瑞典语和英语宣布颁奖词。
幻觉现实主义也被延伸到电影、绘画等艺术领域使用,[10] 如德国作家彼得·魏斯的作品、[11] 法国画家汤米·温格尔的图画、[12] 意大利导演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的电影《马太福音》、[13] 澳大利亚小说家彼得·凯里的小说《我虚假的生活》、[10] 凯文·贝克的小说《陋巷风云》。[14]
参考文献
- 宋硕夫; 朱亚欣. . .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23-01-05.
莫言的写作风格以“大胆新奇”著称,擅以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相融合,……
- 莫言. .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7. 封面. ISBN 978-7-5339-4666-1.
将迷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以及当代社会现实相融合
- Harold Osborne (编). . : 529.
- Burkhardt Lindner. . New German Critique (Duke University Press). Autumn 1983, 30 [October 12, 2012].
- Larry D. Wells. . The German Quarterly. January 1975, 48 (1) [October 12,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24).
- Elisabeth Krimmer. . Women in German Yearbook. 2001, 17: 132 [October 13,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24).
- . Nobelprize.org. 12 Oct 2012 [2012-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25).
- . Nobelprize.org. Nobel Media. 2012-10-11 [2012-1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14) (瑞典语).
- Press, Joy. . The Village Voice. 2003-11-04 [2012-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21).
- Burkhardt Lindner, Luke Springman and Amy Kepple. . New German Critique (New German Critique). Autumn 1983: 127–156 [2012-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19).
- Serge Jongué. . Vie des Arts. automne 1981,. 26, numéro 104: 42–44.
- . Suite101. Aug 28, 2011.
- Bresnick, Adam. . Los Angeles Times. October 13, 2002 [2012-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16).
外部链接
-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与莫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诺贝尔官方网
- . 江烈农. 译言网. [2012年10月1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10月17日) (中文(中国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