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濮之战
城濮之战 | |||||||
---|---|---|---|---|---|---|---|
| |||||||
参战方 | |||||||
晉國 齐国 秦国 宋国 |
楚國 陈国 蔡国 许国 郑国 | ||||||
指挥官与领导者 | |||||||
晋文公 中軍將:先轸 中军佐:郤溱 上軍將:狐偃 上军佐:狐毛 下軍將:栾枝 下军佐:胥臣 |
楚成王 中軍:子玉 左軍:子西 右軍:子上 | ||||||
兵力 | |||||||
晉國:700乘戰車 | 不詳 | ||||||
伤亡与损失 | |||||||
不詳 | 不詳 |
战争背景
西元前633年,楚国攻打宋国,宋国向晋国急求援助。先轸认为帮助宋国是树立晋国威望的良机,说服晋文公援宋。楚国和曹、卫两国订立盟约。前632年,齐国和晋国结盟。
晋军攻下曹国,生擒曹共公。慑于晋国声威,曹、卫两国相继背叛楚国。楚成王为避免与晋国交战,命子玉将楚军撤出宋国。但子玉反而率军北上试图与晋军决战。
楚將宛春出謀,建議先向晉國要求復曹、衛兩國,楚軍解宋國之圍,這樣成功的話就可以令宋、曹和衛三國感激楚國,若晉國不允,則曹、衛、宋三國則怨恨晉國,這樣就可以進可攻退可守。子玉接受,派宛春為使,但被識破,反被晉軍智激,繼續猛攻。
昔日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到楚国时,楚成王询问他如果得到君位,如何報答楚国。重耳说今后如果在战场相见,他先主动撤退三舍(九十里)。晋楚交战时,晋文公(重耳)、先轸等如约率军先撤退三舍,楚国将领成得臣追击,在城濮(今山东省鄄城县西南临濮集)决战。根据这一故事,日后形成了成语“退避三舍”,指主动退避。
战前部署
战斗经过
晋军首先发难。下军之佐胥臣率晋军左翼攻击楚方最弱的右翼。陈、蔡军败退,楚右军溃散。
晋上军之佐狐毛豎起两面大旗为讯号,栾枝依照部署命令战车拖曳着树枝后撤,掀起尘土佯装败逃。子玉不顾劝阻,令子西追赶晋军。冒进的楚军左翼完全暴露,遭晋军先轸、郤溱的中军横击;同时,狐毛、狐偃佯退的上军回兵夹攻子西左军,楚左军溃散。
楚军左翼、右翼完败,只剩按兵未动的中军。子玉见左、右军皆败,率中军和左、右军残部退回楚国。
战争结果及其影响
晋军占据楚军大营,三日后凯旋。不久,子玉自杀于连穀,晋文公闻讯大喜。五月,晋文公与鲁、齐、陈、宋、蔡、郑、卫、莒诸国君及周襄王会于践土,继齐桓公後称霸中原。
城濮之战使晋国声威大震,而楚国多年不敢进攻中原。晋国此战的胜利奠定了其霸业的基础。
参考文献
《春秋公羊传·僖公二十八年》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春秋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