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田子
地名
![](../I/Leng-nga-liau_and_Koe-chhan-a_(1904_Taiwan_Houzu).png.webp)
1904年台灣堡圖中的苓雅寮與過田子。
「過田子」一名,源自於該地區早期為苓雅寮以東田野地帶[1]。日治後期時下分過田仔(今意誠里)、鼓鳴(今田西、鼓中里)、日出(今日中、普照、和煦、晴朗等里)、牛稠仔(今城東、城西、城北里)四個大聚落。
地理位置
最早的過田子聚落位於今中華、興中路口,即今日的意誠里,戰後人口增加,分出城北、城西、城東三里,城字即取自意誠里的「誠」[2],後來日治時期大字過田子範圍擴大,為今苓雅區的苓雅寮及林德官之間,即成功路與民權路之間區塊[3]。其中包含15里:田西里、鼓中里、城北里、城西里、意誠里、人和里、城東里、仁政里、廣澤里、美田里、華堂里、和煦里、日中里、晴朗里、普照里,相鄰地區有大港埔、前金、戲獅甲等。
行政區劃沿革
![](../I/Lingya_trad_div.svg.png.webp)
苓雅區四個舊部落。
過田子在清朝統治後期屬於大竹里所轄;日本統治後,於1897年將過田子歸屬鳳山縣打狗辦務署,並且在1898年再改隸於台南縣鳳山辦務署大竹里。1909年,過田子劃為台南廳打狗支廳過田子庄[4]。
歷史
日治初期,打狗港的築港工程使臨靠海岸的苓雅寮腹地漸失,人口因此逐漸向附近的過田子擴散。築港的同時,日本人也在過田子東側設立了移民村,名為「日出村」,取自苓雅寮日出處(東邊)之意[3]。戰後改為日西里、日東里,後又合併為日中里,之後拆出跟太陽相關的「晴朗里」、「和煦里」、「普照里」,其中「普照里」又分出「普天」。
1933年時,過田子有人口291人[6]。
設施
有些設施雖位在過田子的現代範圍內,但仍常被當作是屬於苓雅寮。目前是高雄市的行政和文教中心,也是高社經地位人士密度較高的地區之一。
![](../I/Image-Platform_of_Sanduo_Shopping_District_station.JPG.webp)
捷運三多商圈站
![](../I/FEDS_Kaohsiung_Store_20120429.jpg.webp)
大遠百
![](../I/Kaohsiung_Taiwan_Kaohsiung-Exhibition-Center-02.jpg.webp)
85大樓
- 政府機關:
- 高雄市政府四維行政中心
- 苓雅區行政中心
- 高雄市政府警察局苓雅分局
- 學校:
- 市集:
- 國民市場
- 苓雅市場
- 自強夜市
- 大遠百
- 公園與綠地:
- 生日公園
- 四維公園
- 大眾運輸:
- 捷運三多商圈站
- 其他:
![](../I/%E9%AB%98%E9%9B%84%E6%84%8F%E8%AA%A0%E5%A0%82%E9%97%9C%E5%B8%9D%E5%BB%9F.jpg.webp)
意誠堂關帝廟
![](../I/%E9%81%8E%E7%94%B0%E4%BB%94%E5%8C%97%E6%A5%B5%E6%AE%BF%E5%A4%96%E8%A7%80.jpg.webp)
過田仔北極殿
相關條目
參考來源
- . 苓雅區公所. [2011-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16).
- 地名檢索系統-意誠里
- 杜劍鋒. . 高雄市文獻委員會. 2005. ISBN 9860034699.
- 臺灣日日新報社. . 1910.
- 臺灣日日新報社. . 1921.
- . 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 1934.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