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頓兄弟
尚-皮耶·達頓(Jean-Pierre Dardenne,1951年4月21日—)與盧·達頓(Luc Dardenne,1954年3月10日—)兄弟是比利時的電影導演。他們在1970年代開始執導電影(劇情片和紀錄片),達頓兄弟在90年代中期以《一諾千金》(La promesse)於國際上展露頭角,但是直到以《美麗蘿賽塔》(Rosetta)贏得第一個重要的國際電影獎(獲得坎城影展金棕櫚獎)後,才獲得國際注意。
達頓兄弟 | |||||||
---|---|---|---|---|---|---|---|
尚-皮耶·達頓與盧·達頓 | |||||||
导演 | |||||||
出生 | Jean-Pierre Dardenne、Luc Dardenne 1951年4月21日 (尚-皮耶) 1954年3月10日 (盧) 比利時列日省瑟蘭 | ||||||
职业 | 導演、編劇 | ||||||
活跃年代 | 1970年代-現在 | ||||||
|
2002年,奧利維耶·古爾梅以《兒子》(Le fils)贏得第55屆坎城影展最佳男演員獎[1]。在2005年,達頓兄弟以《孩子》(L'Enfant)贏得第二次金棕櫚獎,成為史上第6位獲得兩次金棕櫚獎的導演。他們執導的電影《羅娜的沉默》在第61屆坎城影展奪得最佳劇本獎,並在秋季於歐洲上映。他們執導的電影《單車男孩》(Le Gamin au vélo)在第64屆坎城影展贏得評審團大獎[2],並獲得馬格利特獎8項提名[3]。尚-皮耶·達頓也是第65屆坎城影展短片競賽的評審團主席[4]。
生平
尚-皮耶·達頓與盧·達頓兄弟是比利時的自然主義電影創作者,自1996年以來創作的作品都是以中低階層人民的生活為核心。達頓兄弟執導《諾言》(1996年)、《美麗蘿賽塔》(1999年)、《兒子》(2002年)、《孩子》(2005年)等作品,劇情描述生活於社會邊緣的年輕人,包含移民、失業、收容所的居民。《美麗蘿賽塔》(Rosetta)[5]與《孩子》(L'Enfant )分別在坎城電影節上榮獲金棕櫚獎,成為比利時電影有史以來唯一贏得該榮譽的導演。
尚-皮耶·達頓與盧·達頓兄弟出生在列日省瑟蘭,在比利時的法語區瓦隆區成長。尚-皮耶·達頓(1951年出生)學習戲劇,而盧·達頓(出生於三年後)則學習哲學。1975年,他們建立Derives製片公司,製作大約60部紀錄片。這些影片涵蓋的主題包括波蘭移民、第二次世界大戰抗戰、1960年總罷工等事件。他們製作的前兩部劇情片是《Falsch》(1987年)與《Je pense a vous》(1992年),盧·達頓後來形容這兩部劇情片為「不幸的冒險。」
達頓兄弟第一次獲得重大成功是1996年完成的《諾言》(La promesse),並獲得國家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獎與瓦拉多利德影展金穗獎[6]。
達頓兄弟隨著《美麗蘿賽塔》把他們的焦點集中於失業青少女蘿賽塔的哲學、精神、心理狀態,艾米莉·德奎恩(Émilie Dequenne)飾演主角蘿賽塔,以該電影出道,她之前沒有演過任何電影,並榮獲坎城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蘿賽塔是一位年輕女子,與她酗酒的母親生活在拖車公園。這部電影描述羅塞塔試圖尋找工作,她在拖車公園泥濘的,陰暗的河流捕魚生活。《美麗蘿賽塔》是比利時有史以來第一部贏得金棕櫚獎的電影,擊敗美國導演大衛·林奇、西班牙導演佩德羅·阿爾莫多瓦、日本導演北野武和智利導演劳尔·鲁伊斯等。比利時政府因為《美麗羅賽塔》,修法明訂保障少年基本工作權,保障偏遠地區青少年工作差別待遇等社會問題,該法也稱為羅賽塔計畫(Rosetta Plan)。尚-皮耶·達頓堅稱從來沒有打算利用電影改變法律。盧·達頓補充道:「當然,我們總是希望我們的電影與觀眾對話、影響他們,但我們從來沒有企圖改變世界。」
達頓兄弟執導第四部電影《孩子》 ,劇情描述年僅20歲的少年和女友寄住在收容所、領失業救濟金,之後女友意外懷孕,他們企圖要把孩子生下來的故事。這部影片再度贏得金棕櫚獎[7],達頓兄弟於七年內第二次獲得該榮譽。《孩子》於2005年贏得安德烈·凯文斯獎,也是達頓兄弟第四次獲獎。《羅娜的沉默》描述非法移民者蘿娜與克勞迪結婚,藉此取得比利時籍身分,之後又與法比歐有染,並試圖與克勞迪離婚。《騎自行車的男孩》描述男孩希利被送至教養院,逃回家後卻發現父親早已不告而別,心愛的腳踏車也被賣掉。他為了尋找父親,認識一名美髮師珊曼莎,並住進她的家中。珊曼莎幫他買了一台新的腳踏車,並協助希利打聽到父親的下落。
達頓兄弟固定與一些人合作(他們的所有電影都由兄弟之間共同創作和導演),包括攝影師Alain Marcoen和編輯瑪麗-海倫·杜榮。傑黑米·何內在《諾言》、《孩子》、《羅娜的沉默》、《騎自行車的男孩》中都有演出,而奧利維耶·古爾梅(Olivier Gourmet)則在《諾言》(1996年)、《美麗蘿賽塔》(1999年)、《兒子》(2002年)、《孩子》中出現。
達頓兄弟經常使用手持攝影機拍攝,並且大量使用自然光。2012年6月,達頓兄弟被邀請加入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8]。
作品
參考資料
- 互聯網電影數據庫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2014年2月28日查閱
- 《騎自行車的男孩》互聯網電影數據庫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2014年2月28日查閱
- . Cannes. [2011-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15).
- . Cannes Film Festival. [2012-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3).
- . Festival de Cannes. [June 16,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5).
- 《諾言》互聯網電影數據庫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2014年2月28日查閱
- 《孩子》互聯網電影數據庫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2014年2月28日查閱
- . The 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 29 June 2012 [19 July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02).
- 程晓筠. . 澎湃新闻. 2019-05-22 [2021-1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8) (中文).
外部連結
- 達頓兄弟在互联网电影资料库(IMDb)上的資料(英文)
- 達頓兄弟在互联网电影资料库(IMDb)上的資料(英文)
- 卢·达顿在豆瓣電影上的簡介(简体中文)
- 尚-皮耶·达顿在豆瓣電影上的簡介(简体中文)
- dardenne-brothers.com - An unofficial website about Jean-Pierre and Luc Dardenne
- Committed Cinema: The Films of Jean-Pierre and Luc Dardenne; Essays and Interview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Filmjourney.org: Interview with the Dardennes
- Interview with Jean-Pierre and Luc Dardenne, directors of Lorna’s Silenc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