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忠均

邱忠均1944年6月30日—2015年9月22日),臺灣客家版畫藝術家,擅長木刻版畫佛教藝術。職業為地方法院少年觀護人,因熱愛藝術創作,公務之餘投入創作事業。早年多以民俗鄉土為題材,中年皈依佛門後轉而創作佛教主題。晚年罹患帕金森氏症後,仍持續創作至逝世。

邱忠均
罗马拼音Qiu Zhong Jun
出生(1944-06-30)1944年6月30日
日治臺灣高雄州旗山郡美濃街
逝世2015年9月22日(2015歲—09—22)(71歲)
臺灣高雄市美濃區龍肚
死因帕金森氏症
国籍 大日本帝国(1944年-1945年)
 中華民國(1945年-2015年)
知名作品《西方淨土變》木刻版畫
风格畫以人重,藝由道崇[1]
信仰佛教
配偶宋宜真[2]
儿女一子一女[3]
奖项第十九屆中國文藝協會文藝獎章
学历

生平

出生於高雄市美濃區龍肚,1949年始認字習書,喜民藝,對木雕、年畫、皮影戲大感興趣。1950年,他進入龍肚國小,習板書、仿老師陳阿喜牆面大字,開始以毛筆字習書法;1956年入讀美濃初中,年節辦壁報畫刊頭,三年期間參加校內書法比賽及漫畫比賽均得獎。1960年,他入讀高雄中學高中部,課餘畫地理掛圖、生物解剖圖等,至1963年考入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系[2],與解崙等同學創組「彩虹美術社」,課餘習畫,凡油畫、水彩、國畫、素描都予以涉獵,相互切磋;1967年從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系畢業後,任教於旗山農工(一年),並於1968年轉任宜蘭高商(三年)。

1970年,邱忠均加入中華民國版畫學會,為創始會員之一,1971年獲派任臺中地方法院少年法庭觀護人(1971 - 1981年)[4]。1972年,他又加入「臺中藝術家俱樂部」為該畫會定期提供作品參加聯展,1977年開始研究水印木刻版畫,並收集大陸及臺灣早期年畫,對日本版畫家棟方志功作品甚感興趣,觀摩其畫冊。當年創作作品有「繽紛集、泛舟點點、藍天白雲」等。第一次版畫個展於臺中中外畫廊舉辦。1978年,他獲第十九屆中國文藝協會文藝獎章,1980年參加香港現代版畫展,以及加入「香港現代版畫會」。1981年,他調任高雄地方法院觀護人(1981 - 1997年),同年參加新加坡現代版畫展。

邱忠均於1984年(民國七十三年)開始學佛,作品由早期以美濃風景為主,轉以佛教為題,透過木刻版或保麗龍板、用黑白木刻畫與彩墨畫來展現古樸與莊嚴的宗教理念[5][3];1989年獲第八屆高雄文藝獎(版畫類),參加「海峽兩岸美術交流展」(高雄、北京),1997年再升任屏東地方法院主任觀護人。2000年,他在高雄少年法院調查保護處處長任內退休,返回高雄美濃客家莊龍肚故里專心創作[2][6]。2001年,他因過勞而罹患帕金森氏症,行動稍微不便,直至2015年9月22日於美濃龍肚家中辭世,享壽71歲[2]

作品集

參考資料

  1. . 高視新聞網. 2014-10-09 [2021-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3).
  2. 陳清香. (PDF). 台北市: 慧炬機構. 2016-06-15: 31 – 36 [2021-06-0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06-02).
  3. . 人間福報. 2015-08-17 [2021-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3).
  4. . 自由時報. 2015-08-16 [2021-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5).
  5. . 高雄畫刊. 2002-08 [2021-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1).
  6. . 大紀元. 2012-10-12 [2021-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9).

其他

  • 陳樹升. 《百年來臺灣版畫的發展與變遷附錄》. 臺灣美術11卷3期,1999年1月,頁18-19。
  • 黃郁生、鄭勝華. 《淨心著藝—談邱忠均版畫藝術》. 客籍藝術家邱忠均創作調查研究暨數位典藏計畫,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2018年8月,頁46-54。
  • 張繼文. 《台灣水印木刻版畫家邱忠均作品中的東方藝術精神》. 2018藝術與設計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國立屏東大學出版. ISBN:978986059593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