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曼帝国苏丹列表
这是一个历代苏丹的列表,其中从塞利姆一世开始的苏丹还拥有伊斯兰教哈里发的称号。
奥斯曼帝国苏丹 | |
---|---|
帝國君主 | |
末代蘇丹穆罕默德六世 | |
详情 | |
尊稱 | 陛下[a] |
开国君主 | 奥斯曼一世 |
末代君主 | 穆罕默德六世 |
建立 | 1299年7月27日(儒略历) |
终结 | 1922年11月1日(格里历) |
居所 | 伊斯坦布尔的皇宫: |
产生方式 | 世袭制 |
奥斯曼王朝的诸位苏丹在1299年至1922年的六百多年时间里统治着一个庞大的帝国。在奥斯曼帝国鼎盛时期,地跨亚、非、欧三大洲,苏丹统治着北自匈牙利、南至索马里、西起阿尔及利亚、东到伊拉克的广袤土地。帝国首都最初在安纳托利亚的布尔萨,1366年迁都巴尔干的埃迪尔内,1453年占领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后迁都于此,一直到帝国灭亡[1]。由于史实和传说难以区分,帝国的早期历史众说纷纭,但现代大多数学者都同意如下观点:奥斯曼帝国在约1299年时建立,它的第一位统治者是乌古思突厥人卡耶部落的首领(汗)奥斯曼一世[2]。奥斯曼一世建立的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王朝和帝国延续了六个多世纪,共有36位苏丹执掌政权。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奥斯曼帝国加入了同盟国,结果战败,帝国随即土崩瓦解。战胜的协约国对奥斯曼帝国的瓜分和随即爆发的土耳其独立战争导致了现代土耳其共和国的诞生[3]。
鄂圖曼帝国国家机关
鄂圖曼帝國在其存在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是一个君主专制帝国。苏丹处于帝国统治阶级的顶点,以各种不同的头衔在政治、军事、司法、社会和宗教等诸多作用发挥领袖角色[a]。苏丹理论上只对真主和真主的法律即沙里亚法(土耳其语:,阿拉伯语:)负责,他同时也是最高执法者。苏丹的天命反映在一系列伊斯兰教头衔上,如:“真主在大地上的影子”(土耳其语:)、“大地上的哈里发”(土耳其语:)等[4]。所有的统治机构都体现出苏丹的权威,每条法律都是由苏丹以诏令(土耳其语:)的形式发布的。苏丹是最高军事统帅,而且在帝国所有土地上都享有这一头衔带来的权威[5]。1453年法蒂赫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占领君士坦丁堡后,苏丹们开始宣称自己是古罗马帝国的合法继承人,他们偶尔会使用凯撒(土耳其语:)和皇帝的头衔[4][6][7]。1517年亚武兹苏丹塞利姆一世征服埃及后,原马木留克王朝拥戴的阿拔斯王朝傀儡哈里发穆塔瓦基勒三世将哈里发头衔让给苏丹及其后裔,从此苏丹成为伊斯兰世界的领袖[b]。新即位的苏丹们都要佩戴奥斯曼之剑,这是与欧洲君主加冕同样的重要典礼[8]。如有苏丹不佩戴奥斯曼之剑,他的子嗣是无法继承皇位的[9]。
尽管在理论和原则上,苏丹是帝国世俗和神权的最高首脑,但实际上他的权力是受到制约的。苏丹在做重大的政治决定前需要考虑包括文臣、武将和宗教领袖在内的帝国统治集团的意见和态度[5]。17世纪以降,帝国进入了一个很长的停滞时期,苏丹们大权旁落,很多苏丹被掌权的禁卫军所废黜。虽然不能继承皇位[10],但帝国后宫的妇女们——尤其是苏丹的母亲,即皇太后(土耳其语:)——在帝国的政治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幕后角色,她们在苏丹年幼时是帝国的实际统治者,这一时期被称作妇女当政时期[11]。
苏丹权力的消长也体现于在位时间的短长:16世纪帝国极盛时期的苏丹苏莱曼大帝在位46年,是在位时间最长的苏丹;19世纪后期帝国衰败时期的苏丹穆拉德五世是在位时间最短的苏丹,他在位93天便被废黜。穆拉德五世的继承者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在位期间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因此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成为帝国最后一位专制君主和第一位立宪君主[12]。土耳其共和国成立后,苏丹制和哈里发制相继被废除,鄂圖曼皇室成员流亡海外,定居于法国巴黎的苏丹阿卜杜勒-邁吉德一世之曾孙巴耶塞特·鄂圖曼皇子是现任皇室首领和苏丹位及哈里发位的觊觎者,称(奥斯曼)巴耶塞特三世[13]。
苏丹列表
以下的表格以时间顺序列出所有的奥斯曼帝国苏丹,最后附带列出最后一位奥斯曼王朝哈里发阿卜杜勒-迈吉德二世。“苏丹”一栏依次列出苏丹名称的中文译名、奥斯曼土耳其文名和现代土耳其文名,有些苏丹还有绰号,也用小字号一并列出。花押又称图格拉(),是苏丹们手写的图章或签名,它们被印在所有的公文和硬币上,是比苏丹本人肖像更重要的确认标志。“备注”一栏列出了每位苏丹的双亲和最终命运,除病故以外非正常死亡或任期非正常结束的苏丹以粗体标明其死因或任期结束原因。在帝国的早期,一位苏丹驾崩之后、其继任者继位之前往往有一段空位时期,这是因为当时帝国的皇位继承制度像史学家描述的那样,是“适者生存,而不是长子继承”:当一位苏丹驾崩后,他的儿子们不得不为了皇位兄弟相残,最终胜利者方能继任苏丹,并可任意处决兄弟。因为儿子们的内讧和兄弟相残的发生,苏丹驾崩和其继任者继位经常不在同一天[14]。
1603年穆罕默德三世驾崩后,只有两个儿子13岁的艾哈迈德一世和12岁的穆斯塔法。如仍按先例处决穆斯塔法,则一旦艾哈迈德无后而亡皇室就将绝嗣,加上艾哈迈德对弟弟的喜爱,穆斯塔法仅被囚禁而免于一死,新苏丹杀光兄弟的先例被打破(改為將有可能繼位的男性後代關給後宮等待即位)。
1617年艾哈迈德一世死后,帝国的皇位继承法由适者生存改为以长男继承制()为基础的继承体系,自此以后皇位由皇室中最年长的男性成员继承,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从17世纪开始已故苏丹的皇位鲜由其儿子继承,而多数情况下由其叔父或者兄弟继承了[15]。尽管19世纪曾有以长子继承制代之的不成功的尝试,但长男继承制一直保持到苏丹制覆灭[16]。
被废、遇刺等粗体字 → 苏丹非正常死亡或其任期非正常结束。
顺序 | 苏丹 | 肖像 | 统治开始 | 统治结束 | 花押 | 备注 |
---|---|---|---|---|---|---|
1 | 奥斯曼一世 |
约1299年 | 1323年/1324年 | — [c] |
||
2 | 奥尔汗一世 |
1323年/1324年 | 1362年3月 | |||
3 | 穆拉德一世 许达文迪加尔(皇帝) |
1362年3月 | 1389年6月14日 | |||
4 | 巴耶济德一世 耶尔德勒姆(雷霆) |
1389年6月16日 | 1402年7月20日 | |||
奥斯曼帝国大空位时期[d] (1402年-1413年) | ||||||
5 | 穆罕默德一世 切莱比(绅士) |
1413年7月5日 | 1421年5月26日 | |||
6 | 穆拉德二世 |
1421年5月26日 | 1444年8月 | |||
7 | 穆罕默德二世 法蒂赫(征服者) |
1444年8月 | 1446年9月 | |||
— | 穆拉德二世 |
1446年9月 | 1451年2月3日 | |||
— | 穆罕默德二世 法蒂赫(征服者) |
1451年2月3日 | 1481年5月3日 |
| ||
8 | 巴耶济德二世 |
1481年5月22日 | 1512年4月24日 | |||
9 | 塞利姆一世 亚武兹(剛毅者) |
1512年4月24日 | 1520年9月21日 | |||
10 | 苏莱曼一世 卡努尼(立法者)、大帝 |
1520年9月30日 | 1566年9月6/7日 | |||
11 | 塞利姆二世 |
1566年9月7日 | 1574年12月15日 | |||
12 | 穆拉德三世 |
1574年12月22日 | 1595年1月16日 | |||
13 | 穆罕默德三世 |
1595年1月27日 | 1603年12月20/21日 |
| ||
14 | 艾哈迈德一世 |
1603年12月21日 | 1617年11月22日 | |||
15 | 穆斯塔法一世 |
1617年11月22日 | 1618年2月26日 | |||
16 | 奥斯曼二世 根奇(年轻的) |
1618年2月26日 | 1622年5月19日 | |||
— | 穆斯塔法一世 |
1622年5月20日 | 1623年9月10日 | |||
17 | 穆拉德四世 |
1623年9月10日 | 1640年2月8/9日 |
| ||
18 | 易卜拉欣一世 |
1640年2月9日 | 1648年8月8日 | |||
19 | 穆罕默德四世 |
1648年8月8日 | 1687年11月8日 | |||
20 | 苏莱曼二世 |
1687年11月8日 | 1691年6月22日 | |||
21 | 艾哈迈德二世 |
1691年6月22日 | 1695年2月6日 | |||
22 | 穆斯塔法二世 |
1695年2月6日 | 1703年8月22日 | |||
23 | 艾哈迈德三世 (郁金香 苏丹 (称谓)) |
1703年8月22日 | 1730年10月1/2日 | |||
24 | 马哈茂德一世 |
1730年10月2日 | 1754年12月13日 | |||
25 | 奥斯曼三世 |
1754年12月13日 | 1757年12月29/30日 | |||
26 | 穆斯塔法三世 |
1757年12月30日 | 1774年1月21日 | |||
27 | 阿卜杜勒-哈米德一世 |
1774年1月21日 | 1789年4月6/7日 | |||
28 | 塞利姆三世 |
1789年4月7日 | 1807年5月29日 | |||
29 | 穆斯塔法四世 |
1807年5月29日 | 1808年7月28日 |
| ||
30 | 马哈茂德二世 |
1808年7月28日 | 1839年7月1日 |
| ||
31 | 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 |
1839年7月1日 | 1861年6月25日 |
| ||
32 | 阿卜杜勒-阿齐兹一世 |
1861年6月25日 | 1876年5月30日 |
| ||
33 | 穆拉德五世 |
1876年5月30日 | 1876年8月31日 |
| ||
34 | 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 |
1876年8月31日 | 1909年4月27日 |
| ||
35 | 穆罕默德五世 雷沙德(正确的) |
1909年4月27日 | 1918年7月3日 |
| ||
36 | 穆罕默德六世 瓦希德丁(信仰的唯一) |
1918年7月4日 | 1922年11月1日 |
| ||
奥斯曼帝国[e] (1922年-1923年) | ||||||
— | 阿卜杜勒-迈吉德二世 (只拥有哈里发头衔) |
1922年11月18日 | 1924年3月3日 | — [c] |
奥斯曼帝国 苏丹 | |||
---|---|---|---|
奥斯曼帝国的扩张 | |||
穆罕默德二世 法蒂赫(征服者) |
巴耶济德二世 |
塞利姆一世 亚武兹(剛毅者) |
苏莱曼一世 卡努尼(立法者)、大帝 |
注释
- a1 2 :奥斯曼帝国统治者们的完整头衔非常复杂,因为它由很多头衔组成而且随时间推移变得越来越复杂。几乎所有统治者从统治开始后都会一直使用“苏丹”头衔。然而因为“苏丹”头衔在伊斯兰世界被广泛使用,奥斯曼帝国的统治者很快采用了经过修饰加工的“苏丹”头衔的变体以显示自己比其他穆斯林统治者更高级。奥斯曼帝国第三任苏丹穆拉德一世自称“最伟大的苏丹”()和“皇帝”(),之前的安纳托利亚塞尔柱苏丹和蒙古伊尔汗曾经使用过这两个头衔。穆拉德一世之子巴耶济德一世则自称“鲁姆苏丹”,鲁姆是古代穆斯林对拜占廷帝国的称呼。奥斯曼人的伊斯兰宗教传统和中亚民族遗产的结合产生了历代苏丹采用的标准头衔:“苏丹+名字+汗”[58]。虽然在西方世界的通常会把“苏丹”头衔和奥斯曼人联想到一起,但奥斯曼帝国本国国民提到苏丹时一般会更多地使用“帕迪沙”()头衔[59]。当帝国的疆域稳固后,苏丹们的完整头衔变为[60]:
“奥斯曼家族的君主、众苏丹之苏丹、众汗之汗、忠诚的哈里发,麦加、麦地那和库丢斯的仆人,伊斯坦布尔、埃迪尔内和布尔萨三城以及沙姆和埃及的所有城市、全阿塞拜疆、马格里斯、巴尔卡、凯鲁万、阿勒颇、伊拉克、阿拉比亚、阿吉姆、巴士拉、哈萨、迪兰、拉卡、摩苏尔、帕提亚、迪亚巴克尔、奇里乞亚、埃尔祖鲁姆省、锡瓦斯省、阿达纳省、卡拉曼省、凡城省、巴尔巴里亚、哈贝什、突尼斯、的黎波里、沙姆、塞浦路斯、罗得岛、克里特岛、摩里亚、地中海、黑海、安纳托利亚、罗马利亚、巴格达、库尔德斯坦、希腊、突厥斯坦、塔尔塔里、切尔卡斯亚、卡巴尔达的两个地区、格鲁吉亚、钦察草原、鞑靼人的所有土地、凯法和所有邻近地区、波斯尼亚及其属地、贝尔格莱德城、塞尔维亚省及其所有要塞和城市、全阿尔巴尼亚省、全伊夫拉克和波格达尼亚、以及所有附属国和边疆和其他所有地区和城市的帕迪沙。”
- b^ :哈里发是奥斯曼帝国君主最重要的头衔和职位之一,它象征着君主的宗教权力,而苏丹头衔则代表着君主的世俗权力。根据奥斯曼帝国史料记载,亚武兹苏丹塞利姆一世于1517年征服埃及,灭马木鲁克王朝,原在马木鲁克苏丹庇佑下的阿拔斯王朝傀儡哈里发穆塔瓦基勒三世将哈里发职权移交给塞利姆及其后裔。然而现代学者普遍认为这次哈里发职权的移交是18世纪时为了给江河日下的奥斯曼帝国鼓舞斗志而捏造出来的。事实上,在塞利姆一世征服埃及以前,奥斯曼帝国的统治者早在穆拉德一世时就已经开始使用哈里发头衔了。现在普遍认为哈里发职位“消失了”两个半世纪,直到1774年奥斯曼帝国与俄罗斯帝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签订《屈曲克卡伊纳尔卡条约》。该条约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标志着奥斯曼帝国统治者对哈里发职位的所有权获得了国际承认。尽管条约正式承认克里米亚汗国脱离奥斯曼帝国独立,但也承认奥斯曼帝国哈里发依然是俄国穆斯林的宗教领袖[61]。18世纪以降,奥斯曼帝国的苏丹们逐渐强调他们的哈里发职权以激发帝国境内穆斯林的泛伊斯兰主义情感,从而达到抵御欧洲列强侵略、维持帝国统一的目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苏丹兼哈里发于1914年宣布向帝国的敌人们发动圣战,煽动法兰西、不列颠和俄罗斯帝国统治下的穆斯林反抗宗主国的统治。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是使用哈里发职权最多的奥斯曼帝国哈里发,他的哈里发职位甚至获得了远到苏门答腊的许多穆斯林国家领导人的承认[62],他还将对哈里发职位的所有权写入了《1876年宪法》(第四条)[63]。
- c1 2 :自14世纪的奥尔汗一世开始,36位奥斯曼帝国苏丹中有35位使用图格拉(花押),在两份不同的文件上发现了奥尔汗的花押,但至今未发现奥斯曼帝国帝国缔造者奥斯曼一世的花押,只发现了一枚刻有奥斯曼一世全名“奥斯曼·本·埃尔图鲁尔·本·京迪兹·阿尔普”()的硬币[64]。奥斯曼帝国最后一任哈里发阿卜杜勒-迈吉德二世也没有自己的花押,因为他不是国家元首(当时的国家元首是新建的土耳其共和国的缔造者、首任总统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蒂尔克,苏丹制已被废除),只是象征性的宗教领袖。
- d^ :奥斯曼帝国大空位时期又称奥斯曼帝国的三足鼎立时期(土耳其語:),是1402年到1413年奥斯曼帝国的一个混乱时期,从巴耶济德一世于1402年7月20日在安哥拉战役中被突厥化的蒙古征服者帖木儿击败并俘虏开始。巴耶济德的三个儿子为了皇位争斗了十余年,直到1413年穆罕默德一世成为无可争议的胜者[65]。
- e^ :奥斯曼帝国的灭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从苏丹制被废除开始,到哈里发制被废除结束,历时16个月。1922年11月1日苏丹制被正式废除,末代苏丹穆罕默德六世于同年11月17日乘坐英国马来亚号战舰流亡马耳他[54],这标志着奥斯曼王朝的终结,但奥斯曼人政权及哈里发制度依然存在。同年11月18日,土耳其大国民议会选举穆罕默德六世的堂弟阿卜杜勒-迈吉德二世为哈里发[66]。1923年7月24日签订的《洛桑条约》承认“安卡拉新政府”(穆斯塔法·凯末尔领导的革命政府)为“伊斯坦布尔旧政府”(奥斯曼帝国政府)的合法继承者,从而正式宣告了奥斯曼人政权的灭亡。同年10月29日,大国民议会宣布土耳其共和国成立,凯末尔为共和国第一任总统[67]。虽然阿卜杜勒-迈吉德二世只是没有任何实际权力的象征性宗教领袖,但他依然拥有哈里发称号,直到1924年3月3日哈里发制度被大国民议会废除[63]。后来,流亡中的穆罕默德六世曾试图在汉志复称哈里发,但没有成功[68]。
参考文献
引用
- Stavrides 2001, p. 21
- Glazer 1996, "The Ottoman Empire"
- Glazer 1996, "War of Independence"
- Findley 2005, p. 115
- Glazer 1996, "Ottoman Institutions"
- Toynbee 1974, pp. 22–23
- Stavrides 2001, p. 20
- Quataert 2005, p. 93
- d'Osman Han 2001, "Ottoman Padishah Succession"
- Quataert 2005, p. 90
- Peirce, Leslie. . Channel 4. [2009-04-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2-03).
- Glazer 1996, "External Threats and Internal Transformations"
- Bardakçı, Murat. . Haberturk.com. 25 September 2009 [2010-07-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20) (土耳其语).
- Quataert 2005, p. 91
- Quataert 2005, p. 92
- Karateke 2005, pp. 37–54
- . 土耳其共和国文化旅游部. [2009-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5).
- . 土耳其共和国文化旅游部. [2009-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5).
- . 土耳其共和国文化旅游部. [2009-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5).
- . 土耳其共和国文化旅游部. [2009-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13).
- . 土耳其共和国文化旅游部. [2009-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02).
- . 土耳其共和国文化旅游部. [2009-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5).
- . 土耳其共和国文化旅游部. [2009-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5).
- . 土耳其共和国文化旅游部. [2009-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5).
- Kafadar 1996, p. xix
- . 土耳其共和国文化旅游部. [2009-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5).
- . 土耳其共和国文化旅游部. [2009-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5).
- . 土耳其共和国文化旅游部. [2009-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5).
- . 土耳其共和国文化旅游部. [2009-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5).
- . 土耳其共和国文化旅游部. [2009-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5).
- . 土耳其共和国文化旅游部. [2009-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5).
- . 土耳其共和国文化旅游部. [2009-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5).
- . 土耳其共和国文化旅游部. [2009-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5).
- . 土耳其共和国文化旅游部. [2009-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5).
- . 土耳其共和国文化旅游部. [2009-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5).
- . 土耳其共和国文化旅游部. [2009-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5).
- . 土耳其共和国文化旅游部. [2009-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5).
- . 土耳其共和国文化旅游部. [2009-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5).
- . 土耳其共和国文化旅游部. [2009-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5).
- . 土耳其共和国文化旅游部. [2009-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13).
- . 土耳其共和国文化旅游部. [2009-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13).
- . 土耳其共和国文化旅游部. [2009-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5).
- . 土耳其共和国文化旅游部. [2009-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13).
- . 土耳其共和国文化旅游部. [2009-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5).
- . 土耳其共和国文化旅游部. [2009-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5).
- . 土耳其共和国文化旅游部. [2009-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5).
- . 土耳其共和国文化旅游部. [2009-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5).
- . 土耳其共和国文化旅游部. [2009-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5).
- . 土耳其共和国文化旅游部. [2009-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5).
- . 土耳其共和国文化旅游部. [2009-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 土耳其共和国文化旅游部. [2009-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5).
- . 土耳其共和国文化旅游部. [2009-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5).
- . 土耳其共和国文化旅游部. [2009-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30).
- . 土耳其共和国文化旅游部. [2009-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5).
- As̜iroğlu 1992, p. 13
- As̜iroğlu 1992, p. 17
- As̜iroğlu 1992, p. 14
- Peirce 1993, pp. 158–159
- M'Gregor, J. . The Eclectic Magazine of Foreign Literature, Science, and Art (New York: Leavitt, Trow, & Co.). 1854-07, 32: 376 [2009-04-25]. OCLC 62989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13).
- Ozgen, Korkut. . TheOttomans.org. [2009-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1-11).
- Glassé, Cyril (编). . . Walnut Creek, CA: AltaMira Press: 349–351. 2003 [2009-05-02]. ISBN 9780759101906. OCLC 5261108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2).
- Quataert 2005, pp. 83–85
- Toprak 1981, pp. 44–45
- Mensiz, Ercan. . Tugra.org. [2009-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25).
- Sugar 1993, pp. 23–27
- As̜iroğlu 1992, p. 54
- Glazer 1996, "Table A. Chronology of Major Kemalist Reforms"
- Steffen, Dirk. . Tucker, Spencer (编). . Volume III: M–R. Santa Barbara, CA: ABC-CLIO: 779. 2005 [2009-05-02]. ISBN 9781851094202. OCLC 162287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5).
书目
- As̜iroğlu, Orhan Gâzi. . Tarihin şahitleri dizisi. Istanbul: Burak Yayınevi. 1992. ISBN 9789757645177. OCLC 32085609 (土耳其语).
- Duran, Tülay. . Sirkeci: Association of Historical Research and Istanbul Research Centre. 1999. ISBN 9789756926079. OCLC 248496159 (土耳其语).
- Findley, Carter V. .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S. 2005 [2009-04-29]. ISBN 9780195177268. OCLC 54529318.
- Glazer, Steven A. . Metz, Helen Chapin (编). . Country Studies 5th. Washington, D.C.: Federal Research Division of the Library of Congress. 1996 [1995年1月完成的研究] [2009-04-22]. ISBN 9780844408644. OCLC 33898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6).
- Kafadar, Cemal. . Berkeley,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6 [2009-04-18]. ISBN 9780520206007. OCLC 55849447.
- Karateke, Hakan T. . Weismann, Itzchak; Zachs, Fruma (编). . London: I. B. Tauris. 2005 [2009年5月2日]. ISBN 9781850437574. OCLC 6041679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4月14日).
- d'Osman Han, Nadine Sultana. . Foreword by Manoutchehr M. Eskandari-Qajar. Santa Fe, NM: Sultana Pub. 2001 [2009年5月2日]. OCLC 7065919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年5月2日).
- Peirce, Leslie P. .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S. 1993 [2009年4月19日]. ISBN 9780195086775. OCLC 24376744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5月26日).
- Quataert, Donald. 2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5 [2009-04-18]. ISBN 9780521839105. OCLC 5928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24).
- Stavrides, Theoharis. . Leiden: BRILL. 2001 [2009年4月18日]. ISBN 9789004121065. OCLC 4664085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3月1日).
- Sugar, Peter F. 3rd. 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1993 [2009年4月18日]. ISBN 9780295960333. OCLC 3421939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4月21日).
- Toprak, Binnaz. . Leiden: BRILL. 1981 [2009年4月18日]. ISBN 9789004064713. OCLC 8258992.
- Toynbee, Arnold J. . Karpat, Kemal H. (编). . Soci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Studies of the Middle East 11. Leiden: BRILL. 1974 [2009年5月2日]. ISBN 9789004039452. OCLC 131848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6月20日).
外部链接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奥斯曼帝国苏丹 |
- 奥斯曼帝国历代苏丹的画像
- . [2009-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09).
- . [2009-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19).
参见
— 皇室 —
| ||
新頭銜 |
奥斯曼帝国统治者 1299年-1922年 |
苏丹制被废除 (权力移交给土耳其总统) |
伊斯蘭教遜尼派頭銜 | ||
---|---|---|
前任者: 阿拔斯王朝 (开罗) |
哈里发头衔持有者 1517年-1924年 |
空缺 下一位持有相同頭銜者: 麦加谢里夫侯赛因·本·阿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