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螺生
生平
鄭螺生是福建省同安县仁德里(今厦门市集美区杏林高浦村)人,生于1870年。幼年曾短期入私塾,随即跟随祖父到马来亚怡保(旧称坝罗)。少年时,赶牛车运货。后在怡保开“吉兴隆”(Kiat Seng Liung)号,经营自缅甸仰光及泰国运来的煤油、大米等等杂货,几年内另在槟榔屿、峇株巴辖、兆运、木威等地开设分号。郑螺生热心公益,被推举为当地福建帮的帮长,并被英国殖民政府授予太平绅士(J. P. justice of peace)衔。[1][2]
1900年,流亡日本的康有为受邱菽园、林文庆之邀到新加坡,曾游历怡保。郑螺生热情接待了康有为。后来。通过读东京《民报》,特别是南洋保皇分会会长邱菽园在《天南新报》上揭发康有为骗取华侨捐款导致唐才常汉口起义失败,鄭螺生乃与康有为断绝关系,此后倾心革命。[2]
郑螺生、李源水倡办“道南俱乐部”,订阅了《民报》、《革命先锋》、《新福建》、《新广东》等报刊,在华侨中鼓吹反清革命。1907年,孙中山在陈楚楠、林义顺等人陪同下抵达马来西亚,成立中国同盟会吡叻分会。郑螺生、李源水等首先加入中国同盟会,并分别被推为该分会的正、副会长。清政府于1907年10月派钦差杨士琦赴南洋慰问华侨。杨士琦抵达怡保时,受到当地保皇会欢迎,郑螺生与李源水等人来到会场,在杨士琦登台发表演说时,郑螺生向其呈递质问书,导致杨士琦不知所措。[1][2]
1910年11月,孙中山为再度发动广州起义,抵达马来亚槟榔屿,和胡汉民、黄兴等人准备筹措10万元军饷。当时在华侨中为革命筹款已非常困难。郑螺生多方劝募,自己还捐献现款100元,并变卖了自己拥有的福建、江苏铁路股票。事后,黄兴在给郑螺生、李源水的信中称:“列兄筹款苦,状及毁家纾难之义举,尽情宣告,无不奋励激发,勇气百倍。”[2]
辛亥革命成功后,中国同盟会吡叻分会改组为国民党吡叻直属支部,郑螺生当选为常务委员。1913年,当选为国民党新加坡总支部常务委员。郑螺生声援护国战争,并积极筹饷,遭英国殖民政府驱逐回国。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任大元帅,郑螺生被任命为大元帅府庶务司长。[1][2]
1931年2月,任国民政府监察院监察委员。他还曾任侨务委员会委员。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郑螺生计划在华侨中募款支援抗战。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郑螺生返回马来亚宣传抗战,鼓励华侨捐款救国。[1][2]
1939年12月14日,郑螺生在马来亚怡保病逝,享年69岁。家属遵其遗嘱,登报声明不接受挽幛、挽联、祭礼等,丧事从简。[1][2][3]
参考文献
- 左双文,九一八事变后的《国民外交杂志》及其政治主张,史学月刊2007年第3期 的存檔,存档日期2013-11-10.
- 民主革命志士郑螺生,厦门集美,2006年1月20日
- . [2013-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