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浩室
酸浩室(Acid house),是浩室音樂的子類別,是由美國芝加哥的DJ在1980年代所發展出來的。其風格主要是有低音聲部以及由Roland TB-303合成器產生的壓制聲。[1]酸浩室接著蔓延到英國和歐洲大陸。1980年代以後,酸浩室逐漸變成主流音樂之一,進而影響了流行樂和舞曲的風格。
Acid house | |
---|---|
風格起源 |
|
文化起源 | 1980年代中期 美國芝加哥 |
衍生形式 |
|
其他主題 | |
Styles of house music |
酸浩室讓浩室音樂在全球廣受重視。[2]酸浩室的影響可以在其後的跳舞音樂中被聽到;受到影響的跳舞音樂包括trance、breakbeat hardcore、jungle、big beat、techno和神遊舞曲。[3][4]
特點
對酸浩室奉行極微抽象主義藝術家(minimalists)的製作,是以美學視角結合了浩室音樂普遍存在的程式化4/4舞池節拍和由電子合成器Roland TB-303產生的電子化「吧嗒」聲。「吧嗒」聲由創作者頻繁變換電子合成器Roland TB-303的頻率,加之對回響的把控而生;從而這種聲音在簡單但不普通的低音節奏運行。其它的元素,像合成器性質的串音和單一和弦斷音,通常都是極微、抽象的(minimal)。有些時候,酸浩室歌曲是無歌聲的曲子,像Phuture的歌曲《Acid Tracks》;或者是包含完整的歌唱,像Pierre's Pfantasy Club的歌曲《Dream Girl》。也有其他的作品大體上是被「偶然出現」(drop-in)的段落補充的無歌聲曲子,像Phuture的歌曲《Slam》。其中,「drop-in」是一種奇怪的口語詞彙。[2]
英國酸浩室及銳舞愛好者使用「黃色笑臉」標誌簡單作為此類音樂和場景的象徵。一個「未知身份、平凡的笑容」,描繪了「80年代年輕人最簡單、溫和的」一面:無攻擊性的一面;這些不包括高音量DJ派對裡的「高音量」。[5]一些酸浩室愛好者使用帶有一道血痕的笑臉圖案。該圖案——被漫畫《Watchmen》文本創作者Alan Moore聲稱——是基於漫畫家Dave Gibbon在《Watchmen》系列中的作畫表現。[6]《Watchmen》中帶血痕笑臉的用法起源於Tim Simenon化名Bomb the Bass[7]時名為《Beat Dis》的單曲。[8]
詞源
關於術語「酸」如何形成、並用於描述浩室音樂這種風格,這裡有些互相矛盾的解釋。
一種解釋與Phuture的歌曲《Acid Tracks》有關。在這首歌給定名字進行商業發行前,它被DJ Ron Hardy在一間夜總會[9]串曲。據傳聞,這間夜總會裡有人使用了迷幻藥(psychedelic drugs)。[10]俱樂部的贊助人們稱這支單曲為「Ron Hardy's Acid Track」或「Ron Hardy's Acid Trax」。[9]這支單曲在1987年以《Acid Tracks》為名在Larry Sherman的品牌Trax Records發行。歌曲名稱的來源爭議在於是Phuture還是Sherman定的:三人組合Phuture中Pierre說是Phuture和Sherman共同決定的,因為這支曲子已經以「Acid Tracks」之名走紅[9];但是Sherman說是他定的曲名,因為這支曲子讓他想起了acid rock(迷幻搖滾的亞種)。[11]不管怎麼說,在Phuture的曲子發行之後,術語「酸浩室(acid house)」成為普遍的說法。[9]
一些解釋指出「acid(酸)」是種公眾對迷幻藥的稱呼,藥物包括LSD,和受俱樂部歡迎的Ecstasy(MDMA)。[12]根據Rietveld的話,是芝加哥浩室場景對毒品的理智,才承擔起了俱樂部最初的意義,例如Hardy's The Music Box。在她的觀點里,「迷幻藥(acid俚語意)」使人體驗經驗的分裂、意義如脫臼般似有似無地斷裂,這些體驗是由於迷幻藥對思維模式未成體系的效果。LSD或者說「acid」——一種提高神經活動的迷幻藥,恰能帶來這些。[13]上文里《Acid Tracks》的產生表明創作的一種概念,而不是表達它是與提高神經活動毒品的使用有關的曲子。[13]
一些解釋不贊同「acid」的「毒品」含義。有一個學說認為:「acid」是一種對酸浩室中使用樣板的貶義指稱。[14]該學說在出版社和英國眾議會中重復詮釋。該學說解釋術語「酸(acid)」來自俚語短語「acid burning」;牛津詞典「新單詞」部分稱之為「一個描述偷竊的短語」。[12][15]在1991年,英國自由主義倡導者Paul Staines聲稱他打造了該學說使政府在立法阻止銳舞派對上灰心。[9]
歷史
起源(1980年代中期)
關於哪個是最早錄制的酸浩室樣板,存在一些爭論。至少有一位歷史學家認為Phuture發行的《Acid Trax》是酸浩室概念最早的樣板。[11]DJ Pierre說這支曲子可能早在1985年就被創作了[16],而直到1987年才發行。另外有人指出最早的樣板是Sleezy D在1986年發行的《I've Lost Control》,並言之是最先用黑膠唱片發行的。但要探究兩者中哪個最先被創造,我們暫時不得而知。[16]
芝加哥運動(1980年代中期-1980年代後期)
早期酸浩室黑膠唱片在芝加哥生產。Nathan Jones(「DJ Pierre」)、Earl Smith Jr.(「Spanky」)、Herbert Jackson(「Herb J」)創立團體Phuture。他們被認為是第一批在浩室音樂中使用合成器Roland TB-303的人。關於該合成器,更早就有人開始使用:在1982年,Charanjit Singh就運用Roland TB-303到Disco音樂中[17][18];在1983年,Alexander Robotnick亦有如此[19]。Phuture團體12分鐘的曲子《Acid Tracks》藉由磁帶發行;早在發行前已由Music Box俱樂部的駐場DJ Ron Hardy打響這支曲子。第一次演出時,Hardy在當晚上表演了四次,人們一開始不喜歡聽,到了第四次已經積極反響[9]。芝加哥的浩室音樂場景遭受警察對派對和活動的鎮壓。芝加哥的浩室音樂唱片銷量式微,到了1988年,銷量甚低於市場火爆時期的十分之一[20]。然而,浩室音樂,或者單說酸浩室音樂,正在英國掀起流行的風潮[21]。
參考文獻
- . AllMusic. [2019-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1) (美国英语).
- Bogdanov, Vladimir, 1965-. . San Francisco: Backbeat Books https://www.worldcat.org/oclc/46456357. 2001 [2019-06-10]. ISBN 0879306289. OCLC 4645635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4). 缺少或
|title=
为空 (帮助) - . AllMusic. [2019-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25) (美国英语).
- Buckland, Fiona. . Middletown, Conn.: Wesleyan University Press https://www.worldcat.org/oclc/728227819. 2002 [2019-06-10]. ISBN 0819564974. OCLC 728227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4). 缺少或
|title=
为空 (帮助) - S., D. . Science. 1972-03-24, 175 (4028): 1343–1343. ISSN 0036-8075. doi:10.1126/science.175.4028.1343.
- Cohen, Dave. . Neurology Now. 2007-01, 3 (1): 8. ISSN 1553-3271. doi:10.1097/01.nnn.0000267349.85130.59.
- Sumner, J. . Notes and Records of the Royal Society. 2012-07-04, 66 (3): 295–300. ISSN 0035-9149. doi:10.1098/rsnr.2012.0036.
- . Choice Reviews Online. 1991-02-01, 28 (06): 28–3202–28–3202. ISSN 0009-4978. doi:10.5860/choice.28-3202.
- . music.hyperreal.org. [2019-0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06).
- Keirstead, Mark. . SPIE Newsroom. 2001. ISSN 1818-2259. doi:10.1117/2.5200111.0008.
- Rietveld, Hillegonda C. . Aldershot: Ashgate https://www.worldcat.org/oclc/38147808. 1998. ISBN 1857422422. OCLC 38147808. 缺少或
|title=
为空 (帮助) - Knowles, Elizabeth (Elizabeth M.); Elliott, Julia. . New ed.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ttps://www.worldcat.org/oclc/36783837. 1997. ISBN 0198631529. OCLC 36783837. 缺少或
|title=
为空 (帮助) - Rietveld, Hillegonda C. . Aldershot: Ashgate https://www.worldcat.org/oclc/38147808. 1998. ISBN 1857422422. OCLC 38147808. 缺少或
|title=
为空 (帮助) - . Who Was Who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12-01.
- Rushkoff, Douglas. . 2nd ed. Manchester: Clinamen Press https://www.worldcat.org/oclc/48980259. 2002. ISBN 1903083249. OCLC 48980259. 缺少或
|title=
为空 (帮助) - Itkonen, Matti. . . Dordrecht: Springer Netherlands. 2011: 675–682. ISBN 9789400706231.
- Pattison, Louis. . The Guardian. 2010-04-09 [2019-08-11]. ISSN 0261-307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02) (英国英语).
- Aitken, Stuart. . The Guardian. 2011-05-10 [2019-08-11]. ISSN 0261-307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02) (英国英语).
- Buckland, Fiona. . . Middletown, Conn.: Wesleyan University Press. 2002 [2019-06-10]. ISBN 0819564974. OCLC 728227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4).
- Buckland, Fiona. . . Middletown, Conn.: Wesleyan University Press. 2002: 34 [2019-06-10]. ISBN 0819564974. OCLC 728227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4).
-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