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吒

金吒,原作軍吒軍叱[1]君吒君叱[2],是中国神话中的民俗神,也是被道教佛教官方祭祀的宗教神。按《道法會元》所述,軍吒唎(金吒)与哪吒是同一類型的道教护法神,位列马王爷的将班之中。[3]

金吒大太子元帥(臺中市港尾太子宮

概說

金吒原本是密宗五大明王之一的军荼利明王(亦稱军吒利明王、甘露明王),[3]司职长生医疗净化驱魔的神祗。由於可能隨著民間文學的影響,導致為了配合「木吒」,使得「軍吒」(君吒)被改名為「金吒」。[3]

在民俗庙会中,金吒通常被称为「托塔天王的大太子」,与弟弟二太子木吒和三太子哪吒一起被南方沿海的祠庙祭祀。

閩南同安金门民间传说中,金吒是一白衣形象;閩台祠廟中,金吒乘的座骑為雪山狮子龍馬。在民间傩祭中,金吒是一戴冠的青年形象,木吒和哪吒则梳总角与三发髻,以年龄区分神祗造型。金吒有随军护法仪轨,被视为一位军神。在古代传奇中,金吒的法宝兵器,大致上有遁龙桩、剑、戟、枪、甘露宝瓶、灵蛇等。

宗教信仰

廟宇

台灣
建立年份 廟宇名稱 縣市 備註
1723年 菓葉村聖帝廟 澎湖縣湖西鄉果葉村 [4]
1767年 西溪村北極殿 澎湖縣湖西鄉西溪村 [5]
1786年 湖西村天后宫 澎湖縣湖西鄉湖西村 [6]
1823年 建安宮 臺南市南區 [7]
1851年 陳厝厝永興宮 彰化縣永靖鄉東寧村 [8]
1903年 乾元宮順化堂 雲林縣斗南鎮明昌里 [9]
1924年 財團法人高雄大港埔祖師廟 高雄市 [10]
1927年 西安宮 彰化縣溪湖鎮西勢里 [11]
1930年 龍興宮 高雄市 [12]
1945年 財團法人屏東縣長治鄉福崙宮 屏東縣長治鄉崙上村 [13]
1948年 南天宮 屏東縣崁頂鄉園寮村 [14]
1949年 大和元帥宮 屏東縣東勢村新生路 [15]
1959年(前殿) 天龍宮 雲林縣斗六市久安里 [16]
1965年 太子宮 高雄市 [17]
1965年 壽桃宮 彰化縣埔心鄉埔心村 [18]
1966年 蚵寮村代天府 彰化縣伸港鄉蚵寮村 [19]
1966年 社腳金興宮 苗栗縣後龍鎮復興里 [20]
1972年 船仔頭太子宮 屏東縣東港鎮船頭里 [21]
1976年 財團法人台灣省嘉義市南天門太子行宮 嘉義市 [22]
1981年 聖武宮 臺東縣成功鎮三以里 [23]
1981年 金西宮 臺南市北門區 [註 1]
1982年 溫厝角溫勝宮 雲林縣斗南鎮將軍里 [25]
奉天宮 雲林縣林內鄉林南村 [26]
金吒宮 台東縣台東市 [27]
台中港福宮 台中市西屯區港尾里
港尾太子宮
天元宮 台東縣馬蘭地區 [28]

文學形象

馬來西亞實兆遠品仙祠大伯公廟的《封神演義》金吒浮雕

传说金吒的父亲是陈塘关总兵托塔天王李靖,金吒的兩個弟弟分別是木吒哪吒。在《西遊記》里,金吒当时在灵山任职,担任如来佛祖的前部護法。明代《封神演義》中,金吒是文殊廣法天尊的弟子、元始天尊的徒孙,曾下山助武王。其性格较为冷静理智,从智取游魂关一节来看,他也懂兵法能谋划,应该是继承的文殊广法天尊的智谋向门风。書中金吒在道门穿淡黄道服。在書中,金吒的法宝是遁龙桩(又名七宝金莲),来源于甘露明王手持灵蛇的形象。遁龙桩由文殊广法天尊炼制成,未使用时是一根三四寸的木棍带三个铁环,一旦用起此宝时威力无比。往地下一扔,迎风就长,长到三丈多高。三个铁环变成三个铁圈。可以把好几个人一同扣住,三个铁圈一个扣在脖子上,一个扣在腰上,剩下的扣在脚踝上,越动越紧。曾扣过哪吒、王魔(四聖大元帥)和秦完(秦天君)。后传给金吒。

清代车王府的鼓词《封神榜》里,其形象为齿白唇红、面目清秀。

影視形象

電視劇

年份劇名演員製作公司備註
1986年哪吒譚榮傑亞視
1990年封神榜王海弟上海電視劇製作中心
2000年封神榜林嘉欣中國電視公司(中視)
2001年封神榜鄧兆尊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
2006年封神榜之鳳鳴岐山陳甘霖中國中央電視台
2009年封神榜之武王伐紂丁汀中國中央電視台林心如版
2014年封神英雄榜孫聰山東衛視

註釋

  1. 金西宮主祀哪吒三太子,早期原本奉祀金吒大太子,後來大太子指示將回天庭就任,改請三太子下凡金西宮。[24]

參考資料

  1. . . [2022-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2). …毋素知夫人生下長子軍叱次木叱師三胎哪叱生五日化身浴於東海…
  2. . 大小兒名君吒,侍奉如來,做前部護法。
  3. 二階堂善弘. . . 関西大学東西学術研究所研究叢刊 29. 関西大学出版部. 20062009-02-05 [2022-02-02]. ISBN 978487354465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3).
  4. . 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 [2022-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1).
  5. . 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 [2022-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2).
  6. . 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 [2022-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3).
  7. . 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 [2022-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3).
  8. . 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 [2022-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3).
  9. . 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 [2022-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3).
  10. . 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
  11. . 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 [2022-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2).
  12. . 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 [2022-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5).
  13. . 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 [2022-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3).
  14. . 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 [2022-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3).
  15. . 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 [2022-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3).
  16. . 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 [2022-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3).
  17. . 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 [2022-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3).
  18. . 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 [2022-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3).
  19. . 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 [2022-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3).
  20. . 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 [2022-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3).
  21. . 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 [2022-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3).
  22. . 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 [2022-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3).
  23. . 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 [2022-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3).
  24. . 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 [2022-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31).
  25. . 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 [2022-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5).
  26. . 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 [2022-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4).
  27. . 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 [2022-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3).
  28. 孫俊彥. (PDF). 《關渡音樂學刊》. 2014, (19): 7–42 [2022-02-23]. ISSN 1814-188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3-16).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