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板境天后宮
金板境天后宮,又稱鐵板天后宮、鐵板境天后宮,是一間主祀天上聖母媽祖的廟宇,位於中華民國福建省連江縣南竿鄉仁愛村,是當地居民的信仰、人文及聚落中心,供奉罕見之「少女媽祖」神像。後於2009年5月6日公告為歷史建築。
金板境天后宮 | |
---|---|
修繕工程前樣貌的天后宮 | |
基本 | |
位置 | 中華民國福建省 連江縣南竿鄉仁愛村14號 |
主神 | 天上聖母 |
廟格 | 市定古蹟 |
建立时间 | 嘉慶年間肇建 |
地圖 | |
金板境天后宮 | |
---|---|
位置 | 中華民國福建省連江縣南竿鄉仁愛村14號 |
建成时间 | 嘉慶年間(約西元1809年) |
類型 | 登錄等級:歷史建築 登錄種類:寺廟 |
詳細登錄資料 |
沿革
金板境天后宮其肇建年代已無可考據,相傳為清代嘉慶年間,海盜蔡牽[1]為求媽祖庇佑,捐資所建馬祖列島四座天后宮之一,有學者卓克華推論,其年代應早於蔡牽時代,而蔡牽應只是修建時捐資助修。
1869年(同治8年間)天后宮曾由居民加以修繕,內地連江縣壺江島張姓信士,捐獻鐵製香爐一座。[2]而後又於1919年修繕,龍沙境姜姓信士敬獻楹聯一對,安凱鄉郭婆一帶黃姓「總司」敬獻石製香爐一座。[3]
1949年,國軍進駐馬祖列島後,同年8月天后宮被暫作為仁愛國校第二分班一年級教室(現南竿鄉仁愛國小)使用[4],正殿為教室,以木板隔開祭祀空間,東廂房作為天后宮管理人居住空間使用。1962年,仁愛國小遷仁愛村95號,天后宮後作為手工訓練班及臨時醫療站,到了1970年代則被用於家政縫紉訓練班的場所,最後回復既往的祭祀功能,[5]1969年,仁愛村長陳其灶延請泥水匠師王木喜,將正殿與東廂的前檐拆除牆面,改以水泥牆,後1977年,1984年發起大修,並得到當時馬祖防衛司令部司令趙萬富支援、派遣台藉技藝工兵數名協助修建。2016年大規模修繕,採傳統閩東建築工法,以修舊如舊原則盡復舊觀,外觀由大紅鮮豔轉變為質樸沉穩。[6]
建築設計
天后宮保有當年閩東封火山牆的型式,內部以福州杉為材,採穿斗式構架,柱、樑、檩、枋等構件,大致上仍有廟宇原貌與架構,屋頂屬出檐式建築法,正面原為板牆立面,後為保護木構架,避免長期風化毀損,改設為磚造牆身。[7][8]
參考資料
- . [2015-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2017-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7).
- 賀廣義. . 連江縣政府. 2011. ISBN 9789860303100.
- . 馬祖記憶庫.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3.
- . 馬祖記憶庫.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3.
- 吳嘉榮. . 馬祖日報. 2017-09-15 [2017-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3.
- . 連江縣政府: 連江縣政府文化處. 2011.
- . 馬祖記憶庫.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3.
- . 馬祖記憶庫.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3.
- . 馬祖記憶庫.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4.
- 夫子. . Yahoo奇摩. 2020-10-13 [2020-1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5.
- . 馬祖記憶庫.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3.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