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水漏印

金水漏印泰傣民族傳統技藝,泰语称“水洗图案”(泰語皇家轉寫),傣語稱“滴夯[1]”,利用黑漆或紅漆作底色,再用剪紙罩住底面,以胶状物罩住需要维持底色的部分,以金漆著色或是将金箔贴在鏤空部位,即呈現金水圖案[1]。这种艺术起源于阿瑜陀耶时期,其成就在17世纪至18世纪早期达到顶峰,并延续至吞武里时期拉达那哥欣时期,直至现代。

泰國曼谷善見寺窗板上的金水漏印圖案

金水漏印圖案常見於泰傣人上座部佛教洼寺的门、屋檐、房梁、墙壁、柱子、佛龛两侧、经台、须弥座背面、隔扇、照壁、门亭、回廊、天花板等各种木构件上,图案大多是佛经故事和教义,亦可见泰国婆罗门教神话艺术之元素,常见佛像、佛寺、菩提、莲花、大象、花草等图案[1]

工序

在金水漏印技艺中,首先需要在底面涂上黑漆作底色。这种黑漆是缅甸漆树树脂制作,之后工匠将图案剪纸贴在底面上,并勾勒出图案轮廓,接着在需要保持底色的部分涂上一层黄色胶状物( namya horadan),并在表面涂上一层薄漆。待这层薄漆半干之后,贴上金箔,然后揭去剪纸[1]。静置20小时,用水冲洗掉胶状物,露出黑色的漆面,留下已经贴上金箔的图案。因此,这项技艺在泰国就称为水洗金箔图案( Lai yit thong rotnam),简称水洗图案( Lai rotnam[2]

傣族的金水漏印技艺会有些许不同,如更多采用金漆在剪纸镂空部位着色,底色多用红色而非黑色[1][3]

图册

参见

参考文献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金水漏印
  1. 王艳琦. . 哲学与人文科学: 65–69. [2023-07-01]. doi:10.16230/j.cnki.yyxb.2014.0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01).
  2. Igunma, Jana. . Asian and African studies blog. The British Library. 2016-06-03 [2017-0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07) (英语).
     本條目含有来自此处的文本,作者為Jana Igunma/The British Library,以CC BY 1.0授權條款釋出。
  3. 陈椿艳; 朱晓艺. . 哲学与人文科学: 55–60. [2023-07-01]. doi:10.16129/j.cnki.mysds.2022.06.04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01).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