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長銘
學習經歷
1936年隨父親赴日本進入東京工業大學土木工程系就讀,1938年返回中國進入陝西省的西北工學院讀書,1939年轉往重慶大學土木工程系建築組,1942年畢業。[2]1959年獲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的助學去美國,1961年獲V. P. I. 建築碩士。[1]
工作經歷
1942年從重慶大學土木工程系建築組畢業後留校擔任助教,1945年昇任講師,1946年至瀋陽東北大學任建築系講師,二戰後1949年至臺灣臺南擔任臺灣省立工學院(今國立成功大學的前身)建築系講師,1950年昇任副教授,1955年昇任教授。1961至1974年任職於美國的Winght, Jones & Wilkerson擔任主設計師,1974-1978年任職於Ben Jones等事務所,1978-1983年任職於Waily & Willson等事務所。[1]
設計風格
金長銘相當推崇現代建築大師密斯凡德羅的「少即是多」(Less is more)概念,認為與中國老莊思想無為無我之境極為吻合。另一方面,他提倡現代建築,因認為現代建築是一種等同於民主的建築。[4]
建築設計作品
- 1954年:高等法院臺南分院[1]
- 1958年:臺南電信局(與基泰工程司合作)[4]
- 1959年:臺南市民族路林宅(與王秀蓮合作)[3]
- 1961年:臺南市青年館(與曾東波、李濟湟合作)[3]
- 1961年 - 1974年:College of William & Mary: William & Mary Hall(籃球體育館),William & Mary Commons(學生宿舍),Millington Hall(生物學、心理學系館),Swem Library(總圖書館), Madison College: Gibbons Hall(1700人餐廳),Warren Hall(學生活動中心),Godwin Hall(體育館)[1][5]
參考文獻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