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鵄館

臺灣日治時期於今天高雄市鹽埕區開設的電影院,於二次大戰後改為光復戲院(光復大戲院)[1][2]。戲院在2002年結束營業後拆除,原址現為高雄捷運鹽埕埔站二號出口。

1941年左右的金鵄館與當時的大勇路

沿革

金鵄館於昭和四年(1929年)12月25日於高雄市榮町一丁目四番地正式開業,當時的館主是泉寬平[1][3]。泉寬平是高雄禁酒會會長,金鵄館也與該組織有一定程度的密切關係[1]。開幕時金鵄館播放日本松竹牧野的電影和外國片,對當時原本具獨占地位的高雄館產生一定程度的威脅[1]。但由經營困難,次年(1930年)5月金鵄館由實業家船橋武雄接手經營[1][3]

船橋武雄接手後,金鵄館的營運仍不樂觀,直到昭和十年(1935年)舉行「始政四十周年記念臺灣博覽會」後,帶動了日本及美國電影片商進駐臺灣的銷售市場,再加上新型電影院也開始配有冷氣空調和電影配音設備,擴大臺灣的電影消費市場[1]。在此背景下,船橋武雄於昭和十年(1935年)12月對金鵄館進行大規模裝修,將大門口從面向今大勇路和新樂街交會處改成正對大勇路,建築立面也更為氣派[1]。內部三層樓改成可容納1千多人的大劇院,二、三樓的前面還設有包廂,此外座椅改為橫山商店進口的輕便折疊椅[1][3],是高雄首次引進摺疊椅[4]。播放的電影則有松竹、日活、派拉蒙、華納等一流電影公司的作品[1]

光復戲院

二次大戰之後,金鵄館變成國民黨省黨部經營的光復戲院[1]。1960年代是當時鹽埕區設備最新穎、空間規模最大的戲院[1]。民國43年(1954年)1月24日曾發生爆炸事件,建物受到影響[1]。後來光復戲院改由中影公司所經營,於民國48年(1959年)改建,次年重新開幕[1]

民國72年(1983年),光復戲院改由「鴻錦樓」老闆經營,變成播放二輪片的戲院[1]。2002年因興建高雄捷運而遭到拆除[4]

參見

參考來源

  1. 李文環. .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捷徑文化. 2021-06: 229–234、477–479. ISBN 978-986-5507-66-4.
  2. 魏聰洲 總主筆. . 高雄市政府新聞處、串門文化. 2001-12: 118–119. ISBN 957-02-9945-2.
  3. 葉龍彥. . 晨星. 2017-01-20: 99–100. ISBN 978-986-443-362-9.
  4. 凌宗魁. . 遠足文化. 2016-11. ISBN 978-986-93512-8-7.
维基词典中的词条「」。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