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天满宫
歴史
長保5年(1003年),歡喜寺(位於菅原道真之父菅原是善的舊宅菅原院遺址)被移建到源融的舊宅六條河原院遺址上,並作為鎮守社祀奉天滿天神,形成了天滿宮(菅原院地區建立了菅原院天滿宮神社)。
在正安元年(1299年),時宗六條派的本寺善導寺遷至此地,與原有的歡喜寺合併,更名為六條道場/歡喜光寺。當時,天滿宮仍然作為鎮守社存在。在応仁之亂後,寺院和神社都遷移到高辻烏丸(現今京都市下京區),但在天正15年(1587年),由於豐臣秀吉的都市規劃,寺院和神社遷至錦小路東端(新京極通四條上),最終形成現在的位置。因此,這個地方因所在地名而被稱為“錦天滿宮”。
根據安永9年(1780年)的「都名所圖解」圖,錦天滿宮被描繪為錦天神,比歡喜光寺更壯麗。據稱當時的錦天滿宮境內面積超過1400坪。
1872年(明治5年),根據神佛分離令,錦天滿宮與歡喜光寺分離。然而,歡喜光寺在1907年(明治40年)與位於東山的報國寺合併,並遷至東山區(後來於1975年再次遷至山科區),只有天滿宮留在原地。
現今的社殿於1889年(明治22年)消失,並於1890年(明治23年)重建,但境內變得更小,社殿也比以前更簡樸。
位於寺町和新京極之間的錦小路通的鳥居建於1935年(昭和10年),然而,之後由於未考慮到鳥居上端的兩側,僅依據柱子的位置來確定引道的寬度,導致兩側建起了建築物,部分建築物因此陷入其中。
- 全体像
- 神牛像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